-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六 第16讲
第16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2017·课标全国,26)古代农业的发展
2.(2016·课标全国,24)古代田庄经济
3.(2016·课标全国,26)宋代土地政策调整
4.(2015·课标全国,24)小农经济的形成
5.(2015·课标全国,27)经济重心南移与文化重心南移的关系
6.(2015·课标全国,26)农业技术与经济重心南移
7.(2013·课标全国,25)对宋代“不抑兼并”的认识 手工业的发展 1.(2017·课标全国,25)西汉前期经济恢复发展的表现
2.(2016·课标全国,27)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精耕细作
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它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农业体系的总目标,有利于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史论观点』 铁犁牛耕与井田制的瓦解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广大荒野、森林地区的开垦成为可能。随着荒地的不断开辟,公田之外的私田不断扩大,数量超过了公田。这种井田以外开垦的私田,性质不同于井田制的所谓“私田”,它们没有一定的规格,可以买卖、交换、抵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向国家交税。这使得农民增加了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而不肯尽力于公田,导致公田日益衰败。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教材补充
『历史概念』 工商食官
夏商周时期的官营手工业制度。“工”即官府控制下的手工业者,“商”是官商,他们在官府的监督、控制下劳动,由官府给以必需的生产原料和衣食等微薄的生活资源,称之为“食官”。职业世代相袭,没有经营、迁徙的自由,专为官府和贵族服务。
『史论观点』 古代手工业与匠户制度
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范文澜《中国通史》
[巧学妙用]
[漫画证史] 牛耕的出现
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畜力代替了人力。
[图示解史] 耕作方式的演进
[漫画解史] 均田制
注:土地兼并使得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这是统治者实行均田制、抑制土地兼并的重要原因。
[图示解史] 家庭手工业
[构图解史] 古代手工业
【图片解史】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铁犁牛耕 曲辕犁 井田制 土地私有制 均田制 都江堰 高转筒车
考点二 自然经济 妇功 丝绸之路 私营纺织 棉布 自由劳动力 淬火 官营 灌钢法 独立 ?粉彩
考法1 史论阐述类——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考题1】 (2015·课标全国,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 A
『』
明立意 从农耕变化的角度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
抓关键 “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清误区 本题为历史阐释类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片面认为小农经济出现于封建社会,实际上,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之后出现的。
『』 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积极因素
(1)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的改进和推广:如筒车的出现,铁犁牛耕的推广。
(2)个体小农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3)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政府持续推行重农政策,修缮水利,减轻赋税等。
2.消极因素
(1)个体小农经济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
(2)小农经济的低效性,限制了小农生产者扩大再生产的空间。
(3)历代王朝的专制统治、沉重剥削,加上周期性的社会动荡。
考法2 史料主旨类——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影响
【考题2】 (2017·课标全国,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