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十一 第23讲
第23讲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备考指导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 (2015·江苏单科,T18)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1.从考查题型看,选择题与材料题并重。2.从考查内容看,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以及西方资本主义福利政策等都是命题重点,相对来说,选择题出现的概率会更高些。 (2014·江苏单科,T16)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 (2013·江苏单科,T23)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及评价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 (2017·江苏单科,T18)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考点一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3)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活动、盲目生产、无序竞争等。
2.爆发:1929年10月,美国纽约股票价格暴跌。
3.表现
(1)银行倒闭,工业生产下降,世界贸易额剧减。
(2)农民大量破产。
(3)失业人数剧增。
4.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影响深远。
5.影响
(1)经济危机首先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和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
(2)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3)工人罢工运动、农民运动不断高涨。
(4)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
(5)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峻的考验。
【思维导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考法 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及特点
『典例』 (2017·靖江模拟)1929~1933年在胡佛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大量公路,开工兴建了胡佛水坝;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以应对当时的问题。这说明胡佛总统( )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D.实施的措施成效显著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以看出,针对大危机,胡佛政府采取了一些干预经济的措施,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信息有限,无法说明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全面”干预,B项错误。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都对经济进行了干预,故罗斯福有可能借鉴了胡佛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C
【方法突破】
明考点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抓关键 “修建了大量公路,开工兴建了胡佛水坝;设立周转基金用于资助农场主组建销售合作组织,确定最低销售价格;成立国家信贷公司、紧急就业委员会”体现了政府干预。
定方法 “现象—本质类”试题:首先,读懂材料。明确材料反映的直观现象;然后,结合唯物史观的知识,透过现象,分析其隐含的实质内容。
【史论链接】 世界主要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对策
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教训
各国在发展经济时,不仅要关注目前的直接效益,更要着眼于未来,要确保经济的持续发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各国要注意协调国际经济关系,削减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考点二 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进一步加剧了危机。
(2)1933年,就任美国第32任总统,推行新政。
2.目的:通过国家干预来结束经济混乱状态,摆脱危机。
3.内容
(1)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紧急银行法》,使银行与金融秩序恢复了正常,人们恢复了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实施《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为工农业生产复兴创造有利条件。
(3)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法》,进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政府大力举办公共工程(如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
(4)保护劳工权利。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养老金以及救济制度初步形成。
4.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用国家全面加强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摆脱经济危机。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