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共22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共22张)

材料五:布尔什维党党实行的粮食征收制解决了军队和城市工厂的基本供应问题,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但是在粮食征收制下, 大量的和过量的征收,某些征粮队的暴行,缺衣少食甚至饥饿的状况,使广大农民群众越来越无法忍受,于是纷纷揭竿而起,举行暴动,反对苏维埃政权……农民起义是促使布尔什维克党改变余粮收集制政策的根本原因,而给予改革最后一记推动力的是喀琅施塔得水兵的暴动。 ——《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问题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积极: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 废除余粮收集制 实行粮食税 1921年 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 二:新经济政策 ——面对现实以退为进 材料一:粮食税实行后,剩下的余粮由农民自己支配。列宁的设想是允许农民在地方范围内交换。但是,这种限制被突破了。产品交换变成了商品买卖,就把市场机制引进了苏俄经济,进入了真正的新经济政策。粮食税实行后,以后的商品市场关系都是由此引发的。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把已经国有化了的中小企业归还或出租给私人或合作社经营……并以租让、租借等形式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把一些国家难以经营的厂矿企业、油田和林区,以一定条件交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利用外国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加快苏俄经济建设的速度。 确认自由贸易原则,允许商品的自由买卖。 在承认劳动者个人物质利益上,贯彻按劳取酬的原则,采用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励制、提成制、分红制等多种分配形式。 问题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有哪些?它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作用? ?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各种面积(万公顷) 9446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问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产生的作用 及历史意义。 找到了一条在落后的俄国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三、斯大林模式 ——回归理想功过参半 材料一:斯大林指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归根结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选集》上卷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我们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工业化。” ——《斯大林选集》下卷 问题1:材料说明,苏联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 优先发展重工业 材料二: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为把我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总共用了约13年的时间。 问题2:材料说明,苏联工业化的一个什么特点? 超高速 材料三: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抑制农民消费。这是农民为工业化交纳的“贡税”。“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三分之一。 问题3:材料说明苏联重工业化发展道路的资金由何而来? 牺牲农业和农民的利益 优先发展重工业 超高速 材料四:1927年,苏联由于工业化速度加快,农业滞后的情况日趋严重。1927年底,苏联的粮食收购任务只完成计划数的62%,从而引发了一场“粮食危机” ……斯大林断定粮食危机是由于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富农破坏的。因此,决定实现农业集体化和机械化,从生产关系和技术上改造小农经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