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战前两大集团形成
第十二章 第一次大战前的国际关系 重要问题: 1、协约国集团的形成 2、两次摩洛哥危机 3、波斯尼亚危机 4、两次巴尔干战争 一、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德国实力增长:1870年后,德国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美国。1910年,德国工业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1913年,钢铁产量超过英法总和,机器、铁的出口世界第一。 德国对外政策变化:随着实力的膨胀,德国抛弃了俾斯麦保守的“大陆外交”,开始转向追求欧洲和世界霸权的“世界政策”。德国要求在世界上重新瓜分殖民地,并大力发展大海军,向英国发起了公开的挑战。 “权利转移”是引发大国间冲突的主要诱因之一。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在帝国主义时代,海外“领土”是大国兴衰的决定性要素。 非洲:从80年代开始扩张。1884年夺取西南非洲(纳米比亚),1885年建立德属东非殖民地。 太平洋:占领南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和新几内亚(伊里安岛)的东北部。 亚洲: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在西亚推行“3B”政策,修建巴格达铁路,从柏林经伊斯坦布尔到巴格达,把德国和波斯湾连接起来,使得西亚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帝国主义国家殖民地对比 1876年,英国殖民地面积2250万平方公里,人口2.5亿,是其本土面积的110倍,人口是本土的8倍。一战前,英国的势力范围达世界陆地面积的1/4。 1876年,俄国殖民地170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590万,仅次于英国。 1876年,法国殖民地9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人口600万。 德国在1899年的殖民地只有100万平方英里,而且殖民地人口稀少,资源贫乏,缺乏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德国国内的扩张思潮 1882年成立德意志殖民协会,90年代德国出现“泛德意志协会”等沙文主义组织,鼓吹“日尔曼民族优越论”,日尔曼民族有统治世界的能力,口号是“普鲁士以国王为首,德意志以普鲁士为首,全世界以德意志为首”。认为德国领土太小,缺乏空间,要从英法等国手中夺取殖民地,建立大日尔曼帝国。 现实主义:国强必霸? 英国“光辉孤立”政策的基础 “光辉孤立”政策的条件: A. 工业垄断地位; B. 最强大的海军; C. 岛国的地理位置。 英德矛盾 由于恪守大陆均势政策,德国崛起在俾斯麦时期并没有对国际体系造成大的冲击。但德国经济、军事实力的不断增长,是俾斯麦个人无法改变的。德国世界政策的出台,使德国和英、法、俄等大国的矛盾逐渐加剧。 德法矛盾是难以调和的,英国本来是德国争取的对象,是维持大陆均势的重要力量。但后俾斯麦时期,均势已经不是德国外交政策,德国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直接导致崛起国和霸权国之间的冲突。 英德三次同盟谈判的失败 英德谈判的基础,是英把俄国看作头号威胁。 1、1898年俄国占领中国旅顺,英国提出建立同盟。但德国认为俄国陷入远东,有利于德国欧洲地位的巩固。 2、1899年德皇访问英,英再次提出结盟建议。但德国反而提出建设大海军以抵制英国。从此英国对德国防备加强。 3、1901年双方再次谈判,英国希望建立远东地区性同盟,而德国希望英国加入德奥意全面同盟。谈判失败。 英俄同盟谈判失败原因 英德谈判表明,英德结构性矛盾难以调和。英国需要德国支持以遏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但不愿意承担在欧洲地区的同盟义务,使德国主宰欧洲大陆。德国认为俄国陷入远东,符合德国在欧洲的利益,而且认为英国没有选择,试图敲诈英国一笔,在海外殖民利益方面获益更多。特别是德国海军扩张的政策,使英最终放弃了与德结盟的打算。英国被迫抛弃“光辉孤立”的传统政策,调整与法俄的矛盾,走上了结盟的道路。 1904年英法协定 1904年4月8 日,英法协定在伦敦签订《关于纽芬兰和西非及中非的协定》、《关于埃及和摩洛哥的声明》、 《关于暹罗、马达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声明》 ,构成《英法协约》。 其中埃及和摩洛哥声明规定:法国承诺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则承认摩洛哥是法国的势力范围。 协定双方各自承认对方势力范围,没有规定军事合作义务,但其反德的意图十分明确,为建立反德同盟奠定了基础。 1907年英俄协定 英德矛盾的发展,使英国认为德国要寻求霸权,因此有必要争取俄国。俄国把德看作它在巴尔干的主要障碍,希望缓和与英国的关系。 1907年 8月英俄在圣彼得堡签订 《英俄协定》。规定:(1)将波斯一分为三,北部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东南部为英国的势力范围,中间为两国的缓冲区。(2)承诺阿富汗作为双方的缓冲国。(3)规定不干涉西藏内政及领土完整,通过拥有宗主权的中国与它发生关系。 协定的本质是瓜分波斯、阿富汗和西藏的妥协。 协约国集团的形成 1907年《英俄协定》之签订,标志着欧洲国家重新组合的结束。1893年的《法俄同盟条约》、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