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身怀济世宏愿的汤显祖,因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由身居庙堂的仕宦沦落为游走江湖的剧优,曾经的 之梦破灭,他只能为戏曲世界中的儿女申诉。 的际遇使他阅尽世事沦桑,于是他以诗以剧的艺术形式描绘出一个 、人鬼通情的艺术世界。 A. 经天纬地 急转直下 惊心动魄 B. 经国济世 江河日下 惊心动魄 C. 经天纬地 江河日下 勾魂摄魄 D. 经国济世 急转直下 勾魂摄魄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近义成语辨析的题目,首先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成语和它吻合,题中经天纬地:形容人的才能极大,能做非常伟大的事业。经国济世:指拯救人世,治理国家。根据文中的“身居庙堂的仕宦”可知用“经国济世”。急转直下: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格局后文“际遇”可知用“急转直下”。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勾魂摄魄:形容事物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或威吓的力量。根据后文的“艺术世界”可知应用“勾魂摄魄”。 2. 对下面一段文字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天啊,宝宝》有谈到关于媒体的一段:“宝宝,我为什么一直对媒体很有戒心,是因为媒体老是让你以为,你听过那首歌了,但其实你没听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看过那个人了,但其实你没看过;老是让你以为你知道灾难与死亡了,但其实你不知道。媒体好像渔网,把有生命的鱼都拦截在网子的那一边,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 A. 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 B. 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C. 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D. 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要求分析对文段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注意抓住材料中的“媒体老是让你认为……,但其实你没……”可知“媒体隔绝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媒体对世界进行虚假的解读”“所以我们要警惕媒体” “影响他们精神的独立性”正确,根据“到这一边流出来的,都只是水而已”可知“留给我们无味的东西”“媒体欺骗孩子的精神世界”正确,材料中“媒体宣传了这个世界的虚假”没有依据,因此选C项。 3. 下列对联与可使用场所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①三代鼎彝昭日月 一堂图画灿云霞 ②龙蛇蜿蜒归梨枣 鸟兽飞腾入简笺 ③有迹可寻模传墨本 无体不备意在笔先 ④白首壮心写大海 青春浩气画高山 A. ①古董行 ②刻印社 ③碑帖馆 ④书画社 B. ①古董行 ②书画社 ③刻印社 ④碑帖馆 C. ①碑帖馆 ②刻印社 ③古董行 ④书画社 D. ①碑帖馆 ②书画社 ③刻印社 ④古董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要求回答对联使用的场合,注意对联中的关键字句,根据这些字句进行判断,此题根据①中的“鼎彝”可知应用于“古董行”;根据②中的“梨枣”“简笺”可知应用于“刻印社”;根据③中“墨本”可知应用于“碑帖馆”;根据④中的“写大海”“画高山”可知应用于“书画社”。 4.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汉代陶塑在艺术风格上没有直接继承秦代的具象写实,汉兵马俑较之秦兵马俑,在形式处理上“取大势去繁缛”,不造作不雕饰, 。这种风格的形成,不是因为汉代生产技术的落后,而是因为受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自然审美观的影响。 A. 虽然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但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 B. 虽然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但反而有了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C. 只有没有了自然朴拙的亲切,才会有一种精雕细刻的精致 D. 即使没有精雕细刻的精致,也会有一种自然朴拙的亲切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属于选填衔接句的类型,注意从句式和内容上和上下文的联系,题中空格前文是“不造作不雕饰”,是事实,后面用“虽然”,不用“即使”,“没有了精雕细刻的精致”和前文的“不造作不雕饰”语意承接,由此选B。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