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电学-电流欧姆定律.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稳恒电流静电 动电Outline电流的发现史电流的定义以及微观图像稳恒电流条件 欧姆定律电流的微观图像+完全随机运动,各个方向几率都相同, 不产生平均位移漂移速度不为0, 形成电流为什么会产生电流电荷移动是因为受电场力, 导体内部有电场2, 电流方向和电场方向一样3, 有电流的导体不再是一个等势体电流的方向定义电流的定律?电流与电场的关系?电流的大小与导体自身那些基本物理量的关系?电流的连续性方程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经典的电子论: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伽伐尼(1737-1798)的电流研究把金属导体接触到青蛙腿上的神经,当导体发出火花时,这个青蛙抽动了一下.1791年发表了论文《论肌肉运动中的电力》:这很可能是从神经传到肌肉的特殊电流质 引起的“动物电”。每一肌肉纤维就是一个小电容器,放电时便产生收缩。他是发现电流的第一人,但认为是一种动物电。苏尔泽(G.Sulzer,1720-1779)的发现1750年已经发现过类似现象,他将银片和铅片的一端接触,另一端夹住舌头,舌头则感到有些麻木和酸味,既不是单片银的味道,也不是铅的味道。他想这可能是两种金属接触时,金属中的微小粒子发生震动而引起的舌头神经的兴奋产生的感觉。 苏尔泽又做了另一个实验,他将一个盛水的锡杯子放在银台上,用舌头接触杯子内的水,没有感觉,但当他用手接触银台时,舌头就明显感觉到酸味。他将这一发现发表于1751-1752年柏林科学院论文集中,1762年又被译为德文。 但当时苏尔泽的的 发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伏打二.伏特的“金属接触说”1.问题的提出伏特(A.Volta,1745-1827):意大利人。开始,伏打很赞同伽伐尼关于生物电的想法,但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肌肉接触两个不同金属时,所产生的电流究竟是肌肉组织引起的,还是由金属引起的?2. 经过大量的实验, 他否定了伽伐尼动物电说。他认为,电来自两种不同金属的接触,青蛙只不过是起了验电器的作用。二.伏特的“金属接触说” 1794年他决定只用金属做实验。结果发现,电流的产生、持续和生命组织无关。并进一步指出:一切作用都是由于金属接触了某种潮湿的物体,或者接触水本身而引起的。 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比较了各种金属,并把它们排成表:+锌、锡、铁、铜、银-。只要将其中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就会出现一个带正电而另一个带负电,从而产生接触电势差。伏特电堆——第一个直流电源 1800年伏特制成了伏打电池:他把两种金属片(如铜和锌)与浸透食盐水或碱水的纸或皮革接触,再将两种金属连接起来,立即产生了电流。他把许多这种装置连接起来,得到了强的多的电流。今天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单位“伏特”,就是为了纪念他。意义: 电池的发明,提供了产生恒定电流的电源,使电学从静电走向动电,为电流的各种效应的研究以及电流规律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条件。从此电学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欧姆像三.欧姆定律欧姆(G.S.Ohm,1787-1854):德国人,家境贫困,长期担任中学教师和家庭教师。为了能到柏林图书馆阅读资料,后来就辞去教师职务,寄居到弟弟家里专心搞研究工作。后被慕尼黑大学任命为教授。类比:从傅立叶发现的热传导规律受到启发:导热杆中两点之间的热流正比于这两点之间的温度差。因而欧姆认为,电流现象与此很相似,猜想导线中两点之间的电流也许正比于它们之间的某种驱动力,欧姆称之为“电张力(electric tension)”,即现在所称的电势差。 欧姆花了很大精力在这个方向上进行探索,但实验效果一直不理想。存在的问题: (1)伏特电堆产生的电流不稳定;(2)没有电流强度的测量装置。问题的解决: (1)1821年,塞贝克(T.J.Seebeck)发明了温差电偶。欧姆采纳波根道夫的建议,采用温差电偶做电源,从而得到稳定的电源。为后来实验的成功提供了条件。 (2)开始,欧姆想利用电流的热效应,用热胀冷缩的方法来测量电流强度,但很难取得精确的结果。后来,欧姆创造性的将奥斯特关于电流的磁效应和库仑扭秤法结合起来,巧妙设计了电流扭力天平:温差电源由弯成aba’b’形的铋条和两根铜条组成,ab端插入冰水中,a’b’插入沸水中,电流扭秤的扭丝和磁针置于玻璃罩中,磁针偏转的角度用一放大镜观察。 1826年,欧姆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论金属导电定律的测定》和《由伽伐尼电力产生的电现象的理论》。 他仿照傅立叶的热传导理论,最后推导出如下公式: I=V/R 1827年,欧姆又出版了《动电电路的数学研究》。 最初,欧姆的工作并未得到德国科学界的认可,但在俄国、英国和美国却逐渐受到了重视,1841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最高荣誉的科普利金奖。直到1849年才被任命为慕尼黑大学的非常任教授,1852年成为正式教授。电流的微观图像两种速度:漂移速度:随机运动速度: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