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相关培训资料--艾滋病及其职业防护.ppt
流行病学中国艾滋病估计病例 中国China 存在问题 2010年12月9日~17日 31科室 379份问卷 普遍性防护原则意识低 不良习惯性操作 职业暴露后上报意识淡薄 HIV/AIDS离我们并不遥远 每个医务工作者都有机会接触到HIV/AIDS 患者 目标 有针对性的进行血液性职业暴露防护指导 正确认识艾滋病减少工作中的恐惧心理 职业暴露的定义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包括实验室、预防保健等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含有一定病毒量的体液 完整皮肤 (接触时间短) 破损皮肤/粘膜 针刺伤感染率为0.3% 粘膜感染率0.009% 有效量的艾滋病病毒进入体内 未进入体内 感染暴露局部树突状细胞 时间短(24小时) 时间长(24小时) 仅限局部 移至全身淋巴组织中 导致病毒在体内复制 此时如需预防用药越早越好,可降低80~90%的感染几率 此时用药仅可减少病毒在体内复制数量,对预防感染几乎无效 传染性 血液所有含有肉眼可见血液的体液 心包液、滑膜液、胸膜液、腹膜液、脑脊液 阴道分泌物、羊水,母乳、精液 传染可能性小 在未被传染性体液污染情况下 泪液 唾液 鼻的分泌物 痰 呕吐物 汗液 尿 粪便 传染途径 1 经血液 2 母婴垂直传播 3 性传播 4 共用私人用品:牙刷 剃须刀 修脚刀等 非传染途径 日常工作和生活接触;共餐 浅吻 游泳池 公共浴池 公用卫生间 蚊虫叮咬 我们应当怎么做…… 第一道防线:防护意识 临床工作中减少发生皮肤损伤及传染性体液接触破损皮肤及粘膜的情况 第二道防线:应用防护设施 第三道防线:尽量保持皮肤完整和清洁 无论何时都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 普遍性防护原则:对所有人的血液和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无论是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或阴性,都需把它当作潜在的传染源来加以防护。 遵守正规操作程序 第一道防线 ● 尽量不要传递污染的锐器物 ● 侵入性操作要光线充足 并减少伤口出血 ? ● 污染的针头禁止回套针帽 ???? 第一道防线 ●在创口缝合时 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刺伤 ??● 把用过的注射器直接放到专门的桶(盒)中 统一处理 ?? ●勿将锐利废弃物同其它废弃物混在一起 艾滋病及其职业防护 内容 了解艾滋病发展历史 了解艾滋病发病机制及诊断 熟悉艾滋病治疗 掌握艾滋病职业暴露及防护 艾滋病发展历史 第一部分 艾滋病发展历史 1981: 世界上首例艾滋病病人被报告 1982: 正式命名此疾病为艾滋病(AIDS)(Acquired Immunodeficency Syndome ) 1983: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分离出艾滋病病毒 1984: CD4 分子是艾滋病病毒的受体 1985: 一位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协和医院诊断AIDS我国第一例报道 1987: 发现第一个抗艾滋病药物: AZT 1993: 艾滋病的二联治疗: AZT + ddI 1996: HAART: 2 RTI + 1 PI = HAART HIV辅受体: CCR5 1997: 艾滋病的免疫功能重建 2002: 陆续研制出更多抗艾滋病毒药物 患者生存时间延长 治疗性疫苗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August 1981 艾滋病发展历史 艾滋病发展历史 AIDS viruses: Colore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a T-lymphocyte blood cell (green) infected with HIV (red). 艾滋病发病机制及诊断 第二部分 HIV感染的免疫发病机制 HIV infection J. Coffin, XI International Conf. on AIDS, Vancouver, 1996 艾滋病的病程就象一列迫近悬崖的火车 病毒载量 = 火车的速度 CD4 计数 = 离悬崖的距离 Figure 1.-Typical Course of HIV Infection From: Pantaleo: N Engl J Med, Volume 328(5).Feb 4, 1993.327-33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