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于单片机的水质监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1.doc

基于单片机的水质监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1.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单片机的水质监测系统设计开题报告1

天津科技大学本科生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 院 电子信息与自动化学院 专 业 2009测控技术与仪器 题 目 基于单片机的水质监测系统设计 姓 名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拟选题目 基于单片机的水质监测系统设计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近年来,由于工业生产的扩大及人类活动的频繁增加都改变了天然水的性质和组织,从而影响了水资源的使用价值并已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因此,人类生活所需水资源的质量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正在通过各种途径及方法来改变水资源的质量。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液体的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地表水及地下水——经常性监测2)生产和生活过程——监视性监测3)事故监测——应急监测4)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和资料5)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 文献综述(对已有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的综合介绍与评价) 传统的水质监测工作主要以人工现场采样、实验室仪器分析为主。虽然在实验室中分析手段完、备,但实验室监测存在监测频次低、采样误差大、监测数据分散、不能及时反映污染变化状况等缺陷,难以满足政府和企业进行有效水环境管理的需求。鉴于传统监测方法的众多不足,水质的自动监测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及时获得连续性的监测数据的有效手段。只需经过几分钟的数据采集,水源地的水质信息就可发送到环境分析中心的服务器中。一旦观察到有某种污染物的浓度发生异变,环境监管部门就可以立刻采取相应的措施,取样具体分析。可见,水质分析系统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可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水质监测数据,为饮用水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自动水质监测系统的应用,有助于环保部门建立大范围的监测网络收集监测数据,以确定目标区域的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环境水质监测工作更开始向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为主的监测方向发展。纵观我国的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建成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连续自动监测管理和技术体系,并已逐渐形成网络。 水质自动监测仪器仍在发展之中,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均有一些专业厂商生产。目前,经较成熟常规项目有: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氧化还原电位、流速和水位等。常用监测项目有:COD、高锰酸盐指数、TOC、氨氮、总氮、总磷。其他还有: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氰化物、硫酸盐、磷酸盐、活性氯、TOD、BOD、UV、油类、酚、叶绿素、金属离子(如六价铬)等。科技的日新月异使水质监测手段也越来也多,自动化,机械化成为水质监测的必然发展趋势。 研究内容(包括基本思路、框架、主要研究方式、方法等) 一.基本框架 二.基本思路 说明水质监测系统的作用,系统描述水质监测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综述其与单片机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构造多功能,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的水质检测系统。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如:单片机运行基本单元电路设计;水体的温度、电导率、溶解氧、浊度、pH值等参数传感器的选型及调理电路设计、通信电路设计等。要求系统硬件设计合理,可靠性高,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措施。 系统软件设计。采用结构化、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运用C语言编写完整的系统运行程序。要求仪表可以实现正常使用测量显示功能、 信号处理及传输功能等。 三.研究方法 1.在程序编写方面,要运用C语言编写完整的系统运行程序 2.采用PROTEL、PROTEUS等软件绘制系统电路图,完成系统的仿真与调试 研究进程安排 3.1-3.21(1-3周)进行毕业实习并完成实习报告 322-3.28(4周)查阅相关资料,翻译英文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3.29-4.11(5-6周)完成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仪表的选择 4.12-4.25(7-8周)完成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26-5.9(9-10周)完成系统软件设计 5.10-5.16(11周)探讨进一步提高系统测量精度的构思和实施措施 5.17-5.30(12-13周)完善系统程序设计,完成系统调试并运行测试 5.31-6.13(14-15周)撰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准备答辩 主要参阅文献 [1] 王庆利,单片机设计标准程序.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2] 黄可,彭为,单片机典型系统设计实例精讲,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5 [3] 乐嘉华,温度检测技术的现状和未来,煤油化工自动化[J].1998 [4] 沙占友. 集成温度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