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部分 专题一 课案五
课案五 古代文化常识2017年考纲首次明确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个变化足见对古代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古代文化知识题重在考查识记能力,但由于该考点所考查的词语是从文言材料中引发出来的,故兼考理解和推断能力。对于这一考点的复习,除了重视平时的积累外(尤其要着重积累教材中的文化知识),也要掌握一定的答题方法。真题呈现(2016·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原创迁移,文化常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是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又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等事务,长官为礼部侍郞。D.壬午是壬午年,古代常用天干地支法纪年,也用此法纪月、纪日。解析 C项,礼部长官为尚书,不是侍郞。答案 C教材联想,举一反三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侯秦伯”的称呼是源于周朝分封的爵位,晋国是侯爵,秦国是伯爵,所以叫晋侯秦伯。(《烛之武退秦师》)B.“变徵”与“羽”都是古代音律的音阶,只不过“变徵”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音悲凉。(《荆轲刺秦王》)C.“足下”是称对方的敬辞。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鸿门宴》)D.《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有诗歌305首,因此又称《诗三百》,传说是由孔子采集而来。(《〈诗经〉二首》)解析 本题从文学文化常识的角度设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把握。D项,“传说是由孔子采集而来”错误,应为“孔子曾编辑整理过《诗经》”。答案 D【真题试做】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解析 断句要充分把握前后语境,找到叙述角度和叙述主体,然后根据上下文意理清人物行为和事理,再根据句子结构、特殊词语和句式断开。此句是陈登云弹劾郑承宪说的话,陈述主体自然是“承宪”,“重惩”的对象是“科场冒籍”,据此排除A、D两项,“用以”二字表明前后构成目的关系,应断开,排除B项。答案 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解析 “移疾”是居官者求退的婉辞,与“官员受到权臣诋毁”无必然联系。答案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解析 “筹措钱款”错,应是“携带国库钱财”。答案 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5分)(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5分)解析 (1)“岂”表反诘,难道;“而”为连词,表转折;“弗胜”:禁受不住;“龃龉”需充分联系语境理解,原意指牙齿上下对不上,抵触,此处意为不相投合,受到排挤。(2)“啖”在《鸿门宴》中出现过;“矢”通“屎”,联系上文“人相食”可推断出“雁矢”即“雁粪”;“囊”为名词作状语;“于”介词,到。答案 (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