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
微小世界放大镜的作用: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而且能看到物体的许多细节。(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与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的倍数也越大)放大镜的特点:透明的、中间厚、边缘薄,所以又叫凸透镜。放大镜的构造:镜片、镜架放大镜的使用方法:移动放大镜或者是移动观察的物体昆虫奇特的身体构造:昆虫的眼睛是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头上的触角,蝴蝶翅膀上的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晶体:像食盐、白糖、碱面、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体外形的固体叫晶体。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针。(玻璃、松香、琥珀、珍珠不是晶体)显微镜放得更大的原因:是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两个放大镜可以制作成一个简易的显微镜)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把目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物镜放大的倍数。微生物的发现: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能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微生物。(电子显微镜可将物体放大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可将物体放大3亿倍)显微镜发明的意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12.细胞的发现: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洋葱表皮装片的制作步骤:取皮—安放—固定—上色。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摆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必须将其制作成玻片标本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装片发现:放大倍数越大,看得越清楚,但看到的范围越小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研发了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细胞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的作用:细胞具有携氧传导、运动免疫、感光分化、保护光合等作用。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得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水中主要的微生物有:变形虫、草履虫、鼓藻、船形硅藻等。我们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生物。观察工具的发展: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征服病菌,克隆牛羊,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处理垃圾和污水。第二章:物质变化1.物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2.物质变化: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状、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物质。3.物理变化:只改变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3.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4.米饭咀嚼一段时间会变甜的原因:米饭里含有淀粉,唾液里含有淀粉酶,淀粉酶能使淀粉水解产生麦芽糖,所以变甜了(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5.鉴别食物中含有淀粉:因为淀粉遇到碘酒会产生蓝色的新物质,所以在食物中滴一滴碘酒,如果变蓝,就说明这食物中含有淀粉。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能听见吱吱的声音,产生大量的气体,用手触摸烧杯感到比原来凉一些。7.二氧化碳的特点:能灭火、比空气重。8.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9.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铁生锈与空气(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氧气)和水有关。11.防止铁生锈的方法:使铁与空气、水隔开。例如:涂油漆、电镀、喷蜡。12..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现象: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铜)附着,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逐渐变浅。1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14.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物理变化:把木材作成椅子等家具、泡茶、制作橙汁饮料等。②哪些行为属于化学变化:吃食物、生产水泥、放烟花等。15.蜡烛融化(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化学变化)第三章宇宙人类探索月球的发展阶段: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伽利略)----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阿姆斯特朗)(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登月)有关月球的资料:月球的运动是围绕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月球的地形主要是月海和环形山。数据:月球直径是地球的1/4 月球质量是地球的1/80 月球体积是地球的 1/49 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1/6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3.月相: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月相。4.月相变化的规律:上半月,月亮亮面逐渐变大直至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月亮亮面逐渐变小直至朔月,亮面在左侧。(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农历初一)—(初七、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三)月相的形成原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6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的太阳光6.环形山的特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