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再平衡出路.doc

全球经济再平衡出路.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经济再平衡出路

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出路   “中国制造,美国消费”这个模式中的不平衡性终因危机而暴露出来,由于当前无法打破美元独大的地位,因此,重塑全球经济再平衡,仍将是以美国意志为主导的再平衡,其中,“再工业化”是美国重回这个平衡中心的不二选择,而“弱美元”是美国为了实现这个再平衡而实施的一个战略。   关于全球经济失衡的流行词是所谓“中美国(Chimerica)”,或者叫“中美互补”,这个词最先是由哈佛大学的经济历史学教授弗格森提出的,之后获得了广泛的反响。   但是中国的高层似乎对这个词并不感冒,因为这个说法常常被华盛顿所利用作为推卸危机责任的借口,危机后,我们经常看到美国的财经高管出来不断地攻击中国的高储蓄。   客观上讲,如果抛开一些政治的干扰,这个提法基本还是成立的。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中美国”理解成为中国的国家实力已经达到了可以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中国举国的消费才抵得上美国的一个加州那么大;中国、日本、德国和印度四国的消费总和还只能抵上美国的70%;简单地计算,美国家庭储蓄率上升5个百分点,中国需要增加40个点的消费来平衡,这显然是不可能对等的。   我们讲。“中美国”事实上只是描述在全球化中中美两国各自所扮演的奇特经济角色:美国这个典型的“过度消费”大国需要大量“外供”,而中国这个典型的“低消费”大国需要大量“外需”,于是双方便形成了“镜像互补”。   尽管在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中,中国并不是最大的贡献者(石油美元循环构成了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最大项),但是中国却是2003年以后美国逆差增量的最大提供者(贡献率接近70%),2008年中国对美出口占美进口份额的20%以上,中国对美的逆差占到了美国贸易逆差的45%。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参与者都从这个模式中获益。   《华尔街日报》曾有篇文章,将近十几年的全球经济模式总结为三类国家:“知识生产的头脑国家”、“物资生产的躯干国家”和“资源供应的手脚国家”。   以美国为代表的“知识生产的头脑国家”,以其极其发达的金融系统为全球配置资源,由于中国输出通缩,极大地满足??美国消费者的福利;同时中国输出储蓄,所以美国的长期利率一段时间内被压制在低位(特别是2004年中期后美联储开始启动17次的加息周期,但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长期利率却并不随之上升,美国的利率期限结构呈现罕见的驼峰状,被认为是中国储蓄的贡献),股市、楼市上升使得美国家庭获得了资产型储蓄,产生了财富效应。      以中国为代表的“物资生产的躯干国家”,承接了世界的工厂获得了巨大的贸易,“重商主义”的经济模式实现了最现实的好处,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支持了社会的稳定。2001~2007年内,中国GDP中出口份额从20%跃至36%,几乎涨了1倍,同期全球GDP中出口份额也从24%升至31%。换句话说,中国对时机的把握近乎完美。   以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为代表的“资源供应的手脚国家”,由于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强劲的产能扩张的推动,不仅出口大增,而且价格上升,分享着全球化的红利。   世界经济不是跑得很好吗,怎么后来就出问题了?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还能回到过去吗?      换个视角看从失衡到危机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必须换个视角看失衡。   回归基础的供求分析框架。   最近十年,全球总供给能力全面上升。得益于两个因素:全球化的红利扩散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溢出效应;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两者相得益彰。所以,你发现,原有的工业生产方式几乎完全被重构:跨国公司接管了全球的产供销链条。   尽管要素有国界,但资本却以光速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穿梭,可以迅速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找到最合适的劳动力和要素资源,相结合生产出来产品,然后极其便利地被运送到任何一个有购买能力的人手中。在全球各行各业活跃的沃尔玛式的巨头渔网式地搜索下,理论上可以把全球的生产商都能被推到生产函数的边界上。   总供给上升的同时,全球总需求结构却恶化。   作为全球需求的驱动机,低工资和低工资增长率,使得美国雇员报酬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份额长期下降。   对于普通的美国中低收入的劳动者而言,全球化带来的劳动力的替代和竞争,使得其向雇主议价的能力大幅减弱,这一情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国的中低收入劳动者在近30年的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工资性收入始终无法得到有效增加。   全球化某种程度就是美国“去工业化”的过程,大量的制造业工人开始转向低端服务业(建筑、零售、休闲),而低端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却远低于制造业。      因此,21世纪以来,美国的工资增长率显著低于劳动生产率的改善。   贫富差距的加剧导致了有效需求不足,因此“新经济”后美国经济增长动力明显趋缓,经济成长率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