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趋向及对我国政策含义.docVIP

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趋向及对我国政策含义.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球经济失衡调整趋向及对我国政策含义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趋向及对我国的政策含义   “全球经济失衡”是2005年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罗德里戈?拉托最早正式提出的,其突出特征是美国巨额的经常账户赤字的持续增长,以及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中东地区及俄罗斯等石油输出国的经常账户盈余的持续大规模增加。该现象出现上世纪90年代后期,1999年开始凸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2004年后呈现加剧态势。部分观点认为,2007年美国的次债危机及随后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失衡进入强制性调整阶段。   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涉及到主要相关国家的储蓄和消费、政府收入支出、对外经济部门经常账户、资本账户和外汇储备账户等的调整,是一个涉及到宏观和微观变量的、相互联系的过程。全球经济失衡调整的缓慢性和结构性调整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   (一)G20提出的三部门指标体系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G20为实现强劲、可持续和平衡的经济增长,积极加强各国宏观政策的合作和协调。2011年2月和4月召开的G20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提出了两阶段治理全球经济失衡的方案,选取包括公共债务与政府赤字、私人储蓄与借贷及经常账户赤字三类指标度量全球经济失衡,而汇率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作为治理全球失衡的参考变量。   G20提出的指标体系,与宏观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一致。开放宏观经济理论中,经济失衡是指对外经济的失衡,而对外经济失衡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表现为包括贸易项目、国外投资净收益和经常转移净额在内的经常项目,持续出现巨额的顺差或者逆差;贸易逆差的存在意味着某种借贷关系的成立,国际资本的流入或外汇储备的减少,反之,贸易盈余的存在,意味着国际资本的流出或外汇储备的增加;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失衡实际上是国内经济失衡的表现,经常项目差额反映的是国内的储蓄与投资的关系,经常账户盈余意味着国内储蓄包括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大于投资,反之,经常账户赤字则意味着国内储蓄不能满足国内投资的需要。   (二)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失衡并没有显著调整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以??球经济失衡为显著特征的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形成冲击。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涉及到以美国为代表的经常账户赤字国与以日本、亚洲新兴经济体和石油输出国为代表的经常账户顺差国的调整。本文采用G20会议提出的三部门指标体系,主要对美国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失衡调整状况进行分析。   1、美国的私人部门和经常账户都有所改善   金融危机后,美国私人储蓄率上升较快,家庭债务负担略微下降。具体来看,私人储蓄率在2005年5月达到0.8%的低值,2007―2010年从2%上升到5%。美国家庭债务负担率有所下降,但幅度不大。美国家庭债务率在2005―2007年基本处于12―14%之间,2008年后呈现下降趋势,到2010年四季度降为11.75%;家庭金融负债率2008年前高达18%以上,2009年和2010年持续下降,2010年四季度降到16.64%。   从对外部门来看,危机前经常账户赤字开始调整,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调整步伐。1998年经常账户逆差占GDP的比重超过2%后急剧扩大,2006年为6%。2007年开始调整,2009年降为2.94%,2010年略微上升至 3.55%。2010年美国出口增长11.7%,为1998年以来最高增速;拉动经济增长1.34个百分点。2011年一、二季度,美国出口按年率分别增长7.9%和6.0%,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2、美国政府部门的不平衡状况加剧   为应对危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财政赤字和债务负担恶化。危机以来,由于政府通过财政的大规模扩张弥补私人部门的需求下降,并利用公共资源为金融机构再融资,美国政府部门的失衡加剧,政府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急剧扩大,从2007年的1.85%增加到4.66%,2009年和2010年上升到9.72%和10.07%;联邦政府总债务占GDP比重,2008年为69.4%,2009年、2010年持续增加,分别达到了84.20%和93.20%。2011年上半年,美国甚至出现了主权债务违约风险,国会众议院于8月再次提高了联邦政府举债上限。   3、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调整不显著   亚洲新兴经济体对外贸易盈余的调整不显著。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的对外贸易盈余在2008年出现了大幅减少,韩国甚至出现了贸易逆差;中国和马来西亚在2009年贸易盈余显著下滑。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亚洲主要经济体的货物贸易盈余2010年有所回升,中国的贸易盈余持续下降。   从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看,亚洲主要经济体的最终消费率尚未出现显著提高。原因主要有: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些国家大多采取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投资相对于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较显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