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内蒙古牧民收入问题调查与思考
关于内蒙古牧民收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中央“三农”工作力度的加大,“三牧”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内蒙古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度关注并认真解决好牧民的生产生活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牧民收入的增长”。为了更好地贯彻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精神,深入了解牧民收入情况,促进牧民增收,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组织调研组,对部分盟市旗县进行了典型调查,现将调研情况和相应思考报告如下。
一、内蒙古牧民收入增长速度呈现放缓的特征
“十五”以来,我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连续7年保持全国第1。从表1看,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十五”期间分别年均增长17.12%、24.58%、13.8%,快于“九五”时期6.06、10.67、4.98个百分点。而牧民纯收入“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85%,低于“九五”时期6.38个百分点,增速明显放缓。近3年,我区经济仍保持高位增长,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55%、20.97%、13.19%,分别高于牧民年均纯收入增速11.22、12.64、4.86个百分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与牧民纯收入的增速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全区城乡居民收人年均增速对比看(见表2),“九五”期间我区城镇居民、农民和牧民收人分别增长9.59%、7.25%和9.23%,牧民收入增速低于城镇居民0.26个百分点,高出农民1.98个百分点。“十五”期间,城镇居民、农民和牧民收人分别增长11.13%、7.91%和5.38%,牧民收入增速明显下滑,低于农民2.53个百分点,不到城镇居民的一半。“十一五”以来,随着中央和自治区惠农惠牧政策力度的加大,牧民纯收入年均增长8.33%,速度明显快于“十五”时期,但仍低于城镇居民和农民3.93、3.83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牧民人均纯收入差距由2003年的3811.9元扩大到8226.7元。
与全国相比(见表2),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九五”时期为4.73%,“十五”时期为5.26%,近3年上升到8.49%,一直保持持续加快的态势,“十五”时期增长速度已超出我区牧民增收速度。
二、内蒙古牧民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我区牧民收入渠道单一,畜牧业仍是牧民收入的主体
畜牧业是牧民家庭的支柱产业。统计数据显示,畜牧业收入在牧民总收入中占75%以上,在家庭经营总收入中占80%以上,畜牧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体。2007年,牧民家庭经营收入中的二、三产业分别占一0.25%和0.72%,比重很低,甚至是净支出。以苏尼特左旗为例。2008年牧民第一产业的收入达12130元,占总收入的87.3%;二、三产业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合计709元,占总收入的5.1%。从常住牧区的单个牧户来看。所调研的9户中6个牧户的畜牧业或草场收入占全部收入的95%以上,其中2户达到100%。
(二)惠牧政策力度相对弱,转移性收入比重低
近年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加大,但是惠及牧业特别是惠及草原畜牧业的政策很少。国家和自治区对农业补贴除去技术性、风险性的间接补贴外,还增加了大量惠农直补和价格波动补贴,而畜牧业补贴中较大部分属于相关技术部门的间接补贴,如奶牛冻精补贴和疾病防治疫苗补助等,占补贴额的40%以上。中央在畜牧业方面重点关注的生猪、奶牛等牲畜的补贴政策,主要惠及到农区畜牧业,而草原畜牧业基本享受不到。在四子王旗走访中发现,对农民的单项补贴有退耕还林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业政策性保险补贴、奶牛补贴、能繁母猪保险补贴和生猪补贴等,而对牧民除了牧机补贴几乎没有其他任何生产性补贴政策。而牧机补贴范围又很有限,只有购买规定品牌牧业机械的牧户才能得到相应补助。2008年,四子王旗每个农民政策性补贴收入达到1228.5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6.1%;而牧民政策性人均收入仅199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1%。再如,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镇白音嘎查,2008年只有少数几个牧户购买牧业机械得到相应补贴外,大部分牧户生产性财政转移补贴为零。
(三)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工资性收入水平低
牧民因语言、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阻隔,外出务工的人员很少。同时畜牧业的四季经营方式,使牧区无“牧闲”时节,季节性外出务工人员也自然比农区少了很多。从全国情况看,全国农民工资性收入比例逐年上升,接近40%,而我区农民和牧民工资性收入比例比较低,牧民工资性收入比例不足10%。
牧区劳动力转移难,草场流转就难,也减缓了牧区畜牧业规模效益的提升。例如,2008年末苏尼特左旗300只以上规模的牧户占总牧户的1/3,却集中了2/3的牲畜: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