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减振控制技术研究——隔震与减震_.pdf

高层建筑减振控制技术研究——隔震与减震_.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层建筑减振控制技术研究——隔震与减震_

高层建筑减振控制技术研究——隔震与减震 摘要 结构减振控制可分为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和混合控制。被 动控制不需要外部提供能量,而依靠结构构件之间、结构与辅助系统之间相互作 用消耗振动能量,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主动控制需要外部提供能量,来减小结 构的振动。应该指出,结构减振控制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将主要探索基底隔震 技术以及使用耗能阻尼器的消能减震技术,二者均属于被动减振控制的内容。 关键词 基底隔震 消能减震 复摆隔震器 阻尼器 钢板剪力墙 一、基底隔震技术 1 1 11、隔震原理 基底隔震是在结构物地面以上部分的底部设置隔震层,使之与固结于地基中 的基础顶面分开,限制地震动向结构物的传递。目前采用的基底隔震主要用于隔 离水平地震作用,隔离层的水平刚度应显著低于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这样,延 长了结构的自振周期,使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大大减小。同时,结构在地震反应过 程中大变形主要集中在基底隔震层处,而结构本身的相对变形很小,此时可近似 认为上部结构是一个刚体,从而为建筑物的地震防护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可近似认为上部结构是一个刚体,其结构力学模型如下图所示。 设结构的总质量为m,绝对水平位移为y,地震动的水平位移x ,隔震层的 g 水平刚度为k,阻尼系数为c,则底部隔震系统的运动平衡方程为 为了了解隔震原理,假设地震动是圆频率为ω 的简谐振动,则由振动理论 g 可求得上部结构绝对位移(加速度)与地震动位移(加速度)振幅的比值R为 = / , = , =c/2m 式中 β ω ωω k/m ζ ω。 g R称为绝对隔震传递率。R值越小,表明上部结构所受的地震作用小,即隔 震效果越好。 2 上图的曲线表明,地震动与隔震结构的频率比β大于 时,隔震系统才有 2 隔震能力。而且频率比愈大,隔振能力愈强。因此基底隔震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 是: 1)在满足必要的竖向承载力的同时,隔震装置的水平刚度应尽可能小,以 降低结构的自振频率,使之低于地震动的优势频率范围,从而保证结构地震反应 有较大的衰减。 2)在风荷载作用下,隔震结构不能有太大的位移。因此,结构底部隔震系 统常需安装风稳定装置,使得在小于设计风载的风力作用下,隔震层几乎不变形; 而在超过设计风载的地震作用下,风稳定装置退出工作,隔震装置开始工作。一 些具有风稳定装置功能的阻尼器,常代替风稳定装置配合隔震装置一起用于隔震 结构。 2 2 22、基底隔震的优势 基底隔震结构与传统的抗震结构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提高了结构地震安全性及舒适感。根据基底隔震结构在地震中的强震记 录和振动台模拟试验可知,这种隔震机构的加速度反应是传统结构的1/4~1/12。 2)防止了非结构构件破坏和建筑物内物品的振动、移动和翻到。在中小地 震作用下,隔震结构基本没有损坏,仍处在弹性阶段;在罕遇地震作用下,隔震 结构一般仅发生部分破坏和非结构构件破坏,而不致倒塌。上部结构近似于刚体 振动。 3)降低了房屋造价。虽然隔震装置需增加5%的造价,但由于地震时上部结 构的地震作用大大降低,使上部结构的构件截面、配筋减少,构造措施和施工简 单,隔震结构总造价仍可降低。统计表明:7度区可节省1%~3%;8度区可节省 5%~15%;9度区可节省10%~20%。 4)结构平立面设计较为灵活。由于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减少很多,使得对建 筑和结构设计的严格限值大大放宽。 5)可以保持仪器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功能。 3 3 33、隔震器要求 隔震装置是指将结构与地基隔离的装置和机构,它一般由隔震器和阻尼器组 成。目前常用的隔震方式有橡胶支座隔震、滚子隔震、悬挂基础隔震以及摇摆支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