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双鹿归来一个人经典
双鹿归来一个人经典
时代密码的传承者
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每一个奇迹都有不同的精彩。
近三四年,新上海人陈泉苗和他所拯救的昔日名牌双鹿冰箱,在冰箱行业越来越清晰地凸现出来,也开始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得不心情复杂地面对。他所做、所带动的一切,像巨大的潜流无声无息地布满了冰箱行业的整个脚底。越来越多的惊讶目光聚集在这个高大英俊的年轻人身上,“双鹿回来了?!那个已经销声匿迹的名牌?”难以置信的声音背后,是陈泉苗6年甚至更长时间以来白手起家,以600万资金撬动近十亿国有资产的轻资产传奇。他的故事是一种标本,工商管理专家说,“在MBA案例中也堪称经典中的经典。”
更有意思的是,他和他的双鹿模式有了越来越多的追随者,一个庞大的坐标系正在形成。
以他为坐标原点和效仿的榜样,浙江仅宁波地区就有近50家中小冰箱企业一夜涌现,产???势不可挡地输往并密布了全国2000多个县和数万个乡镇的三四级市场,将中国农村家电市场搅得风起云涌。而这个占全国家电市场7COld额的广袤天地,曾经是不可一世的家电巨头们一再望洋兴叹的伤心地。
但现在不一样了。陈泉苗和他带动起来的冲击波,一度影响了冰箱行业的发展。2007年12月,国家“家电下乡”扶持政策出台,家电巨头们开始向农村市场俯冲……
陈泉苗所做的一切,隐含着这个商业社会的某种重要密码。他沿着国家政策的走向和商业的价值规律行进,因而成为这个时代独特基因的传承者。因此他和他企业的每一个侧面,都是这个时代的镜子。
他的故事的每一个侧面,都对应着整个社会经济宏大发展潮流的各个侧面,我们不但可以从中体会到中国经济的各种表现,更能看到产业政策变动下企业微观操作的变化。
――这正是这个时代的写照,也是这篇文章的看点:
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从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在具体企业身上的微观表现;
②可以看到人们谈了多年的一种运营神话:一些巨大的、甚至是著名的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如何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外来小人物在翻云覆雨之间激活;
③著名的老字号品牌如何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下复活;
④我们也可以看到千千万万江浙草根老板们经典的商业智慧,怎样被灵活运用成为经典的商业模式;
⑤我们还可以看到民间隐秘的商业力量怎样改变产业经济的主流……
每一个瞬间,都有无穷多的人和事在成为历史。但只有那些关系到大多数人和社会主流价值的事件,才会被历史记录下来。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我们正在看到一段历史的形成。
年轻没有失败
“人怎样才能最快最大地实现自我?――投身到社会发展的激流中。”上世纪80年代末,在浙江慈溪火车站附近长大的陈泉苗,每天看着无数家乡人带着无限憧憬坐火车到全国各地去做生意、谋发展,他也渴望远走他乡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他相信“年轻没有失败”。这后来成了他一生的生命冲动。
到当地一个钟表配件厂学了两年技术,实在憋不住对“在路上”的渴望,陈泉苗开始跑销售。跑贵阳,跑广州。“在路。上”的感觉挺好,天天和客户混在一起称兄道弟,渐渐对钟表行业的产供销烂熟于心。到1990年,卖往上海的钟表零配件一直供不应求,陈泉苗找老爸借了一万块钱,自己办了个四五个人的配件厂,做钟表里的细铜圈。生意很顺利地上了路。
“人与人之间,一切关系的本质都是交换关系。当别人付出情感、诚信、利益,你也得付出相同的回报,否则你就会失去朋友。”陈泉苗总是诚信待人,而且勤奋务实,好学多思,深得前辈赏识。一天他的客户上海某落地钟厂厂长对他说:“配件你不要做了,再做也只能为几个客户配套,命运还捏在别人手里。你应该做钟,自己去面对整个市场。”
一语点醒梦中人。陈泉苗始终有一种向上的冲动,他转身注册了一个商标开始做落地钟,开始从给别人配套转为别人给自己配套。产品做出来拿到慈溪、宁波的五交化、百货站和供销大厦去推销,希望对方能订货,却兜头一盆冷水,没人要。1993年零售价400~1500元的落地钟都是有钱有身份的人才卖,“你一个个体户的小产品,谁要啊?!”船小好调头的陈泉苗立即调头另起炉灶,想尽办法承包了一个做钟的校办企业,“它多少是个集体企业,不是个体户。”
企业换了,牌子也得换,怎么弄?是不是也可以租啊?多年从商的耳濡目染融会贯通,和浙江人的灵活机变、敢于尝试的作风,让陈泉苗的思维豁然开朗。他认识生产钻石牌闹钟的上海钟厂的一位工程师,通过此人联系到了该厂厂长。陈泉苗一个电话打到上海:“我是慈溪一个私营企业,我叫陈泉苗,我用你的品牌做落地钟,可不可以谈?”对方只做小闹钟,产品并不冲突。最后双方谈定,可做,管理费5万元一年。这一来品牌找到了,可厂名还是慈溪的厂名啊,消费者一看不是上海的可不买账,厂名还得改。 最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