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教案10篇_教学资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敬畏自然教案10篇_教学资源.doc

敬畏自然教案10篇_教学资源 敬畏自然教案   敬畏自然教案(一):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品味文章富有意蕴的哲理性语言,提升驾驭语言的潜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搜集资料,教师引导;抓住文章的关键句,揣摩理解本文富有哲理性语句的深刻含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道理,增进对自然的认识,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   教学难点:   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培养探究性阅读潜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材分析及设想: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透过对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比较,揭示人类应爱护自然、敬畏自然的道理。八年级的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所以,如何把这篇议论性很强兼有学理性的文章,转化为丰富可感的能够理解的精美文句、思想,是我们教师所要致力追求的。所以本课应把抽象的道理具像化,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具体研读课文时力图透过情景教学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巩固知识、培养潜力,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观念。   课前准备:   学生:①查询、搜集、整理有关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②预习文章,自学字词,弄清文意。   教师:①准备有关爱护自然的名言、故事、资料等。   ②准备与自然、保护自然相关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情导入   多媒体展示三组图片:   1、认识自然   课件展示:自然风光旖旎的图画,如:青草如茵,树木成林,海滩似玉,白沙如带,绿洲如茵,鸟飞长空,鱼翔浅底等美丽的海岛风光画卷(播放轻音乐)   2、认识人类   课件展示:人类史上取得的骄傲成绩,如:四大发明,人类登月,神州六号发射场景   3、认识人类与自然   课件展示:登山,横渡,航天航空,空气污染,森林毁灭,土地沙化,动物暴减,非典,禽流感   生看后谈感受,师给以评价:   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人类一向享受着她的恩惠,在她的怀抱中成长、繁衍、壮大。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无一不是它对人类的馈赠。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大自然也以她自己的方式向人类发出了严重警告:沙尘暴、泥石流、海啸、飓风让人类面时时面临着巨大的灾难。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应是怎样的呢?此刻,就让我们一齐走进严春友老师的文章《敬畏自然》,一同去寻找答案。(板书:敬畏自然)   二、整体感知,探究课文   (一)、解题,多媒体展示作家作品。   严春友,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与王存臻合著)等。   (二)、预习检测(多媒体分步展示生字、词语。)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深邃(suigrave;)混淆(xiaacute;o)相形见绌(chugrave;)   鲲(kūn)鹏蓬蒿(peacute;nghāo)狼藉(jī)咫尺(zhǐ)   2、词语解释。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潜力。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精巧绝伦:精细巧妙。   美味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阅读课文,探究解答   (师生主角互换,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向学生进行请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根据屏幕所展示的问题,依次进行解答。   (多媒体逐步展示下列问题。)   (1)、对待自然,人类常抱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对待自然,人类常抱有对立的态度。   (2)、针对这样的观点态度,作者是如何评价的?请找出文中证明作者观点的一个词语。   明确:自不量力。   (3)、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请根据提示,找出相应的根据。   从二者关系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二者历史时间上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二者智慧的高低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宇宙已有200亿年历史,人类知识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自然的智慧是大海,而人类的智慧只是一个小水滴。   (4)、作者认为我们人类应对自然持有怎样的态度?   明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