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理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1.地球仪的概念 哇!这是什么啊? 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而成的地球模型。 学习指南 地球仪 1.概念 2.构成 第1页/共13页 请仔细观察真实的地球和地球仪有哪些不同? 我们都有----陆地、海洋、国家、山脉、河流等地物。 第2页/共13页 2.地球仪的构成 地轴、南北极和经纬网并非地球本身所有,而是人们为更好地研究地球假想的。 地轴 南极 北极 经纬网 赤道 第3页/共13页 2.地球仪的构成 1.地物 2.地轴 3.南北极和赤道 4.经纬网 地轴 南极 北极 经纬网 赤道 学习指南 地球仪 1.概念 2.构成 第4页/共13页 3.经纬网 学习指南 认识经线、纬线,经度和纬度。 (1)纬线 概念: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形状:圆圈。 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方向:呈东西方向。---横纬 各纬线间的关系:平行。 范围:0° - 90 ° 分布规律: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至90° 第5页/共13页 第6页/共13页 0° 20° 90° 40° 60° 20° 40° 90° 第7页/共13页 3.经纬网 学习指南 认识经线、纬线,经度和纬度。 (1)经线 概念: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形状:半圆圈。 长度:相等。 方向:呈南北方向。---竖经 范围: 0° - 180 ° 分布规律: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逐渐增大至180° 第8页/共13页 0° 30° 60° 30° 60° 90° 90° 第9页/共13页 0° 30°E 60°E 30°W 60°W 90°W 90°E 向东度数增大的是_____, 向西度数增大的是_____。 东经 西经 第10页/共13页 纬线 形状 方向 长度特点 度数范围 度数变 化规律 度数表 示方法 半球划分 赤道最长,向南 北两极逐渐缩短 所有经线的 长度都相等 赤道以北为北半 球以南为南半球 20°W和160°E 划分东西半球 北纬用N, 南纬用S 东经用E, 西经用W 圆 半圆 经线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0°~90° 0°~180° 从赤道向南北两 极逐渐增大至9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西逐渐增大至180° 第11页/共13页 纬线 形状特征 指示方向 长度特点 度数范围 度数变 化规律 度数表 示方法 半球划分 赤道最长,向南 北两极逐渐缩短 所有经线的 长度都相等 赤道以北为北半 球以南为南半球 20°W和160°E 划分东西半球 北纬用N, 南纬用S 东经用E, 西经用W 圆 半圆 经线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0°~90° 0°~180° 从赤道向南北两 极逐渐增大至90°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西逐渐增大至180° 第12页/共13页 酵功夫酵素 酵功夫酵素 twd69twu 爹欣慰地点点头说:“你不用来接,我多歇息一会儿也就行了。我还没有老朽无用了呢,能挑得上去!”但耿正坚持说:“你就先慢一些走,我一定要回头下来接你!”耿老爹高兴地说:“那也行。你们不用着忙,慢些走。我还想多歇息一会儿呢!”于是,耿正兄妹三人重新背起行李卷开始上山。耿老爹抬头望去,习惯于保护弟弟妹妹的耿正走在最前面,耿英走几步后侧身停下来,让弟弟走在中间背着行李卷上这条陡峭的山路是很吃力的。兄妹三人走累了,就各自靠着山崖歇一歇。稍微缓一缓气以后,再继续往上走越往山上走,小路旁边的山沟看起来就越发深了,也越发地狭窄了一些。远处,一道齐齐整整的大坝就好像一堵巨大的高墙一般,巍然屹立在沟的尽头。在这堵巨大“高墙”一旁的对面山面上,四个楷书大字“碧山大坝”深深地刻在稍微平整一些的石壁上。在大坝的底部,长着比沟里别的地方更加茂密的山草。在大坝上半部分的两侧和中间,有一溜儿三个用石头砌成的口子,都是约莫两尺见方的样子。在这三个石砌口子的下方,都突出了一个足有一丈长的石槽,但石槽里并不见有水流出来。靠在路侧山崖上歇息的当儿,耿英指着那三个用石头砌成的方口子说:“你们看,那三个口子应该就是客栈掌柜的说的溢洪道到了吧?”耿正看了,说:“噢,应该是的!”耿直就问:“怎么看不到石槽里流水啊?”耿正说:“大概是大坝内储的水还不多吧!溢洪道是往大坝外边溢水的。如果储存的水还没有到了溢洪道的位置,当然就不可能溢出来了。”耿英点点头说:“哥说得对,应该是这样的。”说完,大家不再歇息了,继续吭哧吭哧地吃力往山上走去。一阵阵山风从山顶上方刮下来,让人感觉凉飕飕的。耿直擦把汗水,喘着气儿说:“还好,有这山风儿吹着,还不至于让人热得受不了。”一直坐在山下小路旁的一块大石头上歇着积攒力气的耿老爹,看着三个孩子慢慢地走一截,歇一歇,已经快要爬上半山腰了,就去路边上小解,然后也收拾挑担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