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政直接投入的局限性.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财政直接投入的局限性

健全财政对绿色贷款的高效贴息机制 王桂娟 许文 余贞利 内容提要 对绿色贷款的贴息是用较小的财政资金撬动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社会资金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节能环保的工作力度,在财政支出政策上陆续出台了数十项财政支出政策。这些财政支出政策虽有作用,但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让有限的财政资金能够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应该加大财政贴息在节能环保领域的运用力度,健全财政对绿色贷款的高效贴息机制,提高财政支持绿色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和系统性。具体建议包括:一是加大对绿色贷款的财政贴息力度,提高贴息手段在节能环保类财政支出中的运用,扩大贴息资金规模。二是建立财政、银行、环保多部门单位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理顺和打通绿色信贷与财政贴息决策机制,同时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职责。三是适当提高财政贴息率和贴息规模。四是合理划定贴息期限。五是确定绿色贷款贴息项目清单,符合清单的项目简化和加快审批流程。六是健全相关配套措施,给予放贷银行一定的风险补偿。七是在有较高管理水平和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借鉴德国经验进行试点,直接将绿色贷款的审批权和贴息申领权交给(政策性)银行机构。 一、健全财政对绿色贷款高效贴息机制的必要性 财政贴息,也称为贷款贴息,是指政府基于支持特定领域发展的目的,对相关领域或项目的贷款利息在一定时期内按一定比例(部分或全部)给予补贴的政策。但目前在节能环保领域的财政支出中,政府对项目的直接补贴较多、财政贴息支出所占比重很小,贴息政策虽然存在但具体运用有限。 (一)财政贴息的特点与有效性 1.财政贴息方式具有资金放大的杠杆作用。财政贴息作为一种间接投资引导机制,是一种投资杠杆,具有很强的杠杆作用。从原理上看,杠杆效应=财政贴息引导社会资金额 / 财政贴息额=1 / 贴息率。政府可以利用贴息政策,支付较少的资金拉动较大的投资。这种以小拨大的杠杆放大效应也习惯上被称为财政贴息的“四两拨千斤”。 例如,假设金融机构年贷款利率水平为10%,某一项目需要资金10亿元,项目自身却只能承担5% 的年利率,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原理,项目无法获得商业性银行贷款资金。但是,如果采用财政贴息政策,由财政补贴另外5% 的利息,银行因可以获得10% 的利率而愿意向项目贷款,项目也可以获得贷款而不会增加利息支出。在这个过程中,财政仅仅支付了5000万元贴息资金,就引导了10 亿元的金融资本使用,杠杆效应高达20倍,有效地支持了项目建设。 2.财政贴息机制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财政贴息是一种政府投资行为,也是财政激励措施。其作为一种政府间接引导投入的机制,不影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但又可以体现出国家的经济意图,通过贴息政策规定向社会资本发出信号,从而动员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政策意图的产业等领域。财政贴息一方面减轻企业付息负担,另一方面也降低了银行贷款回收中的风险,提高了贷款偿还率。因此,财政贴息政策具有很强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3.财政贴息方式具有低风险的优势。不同于财政直接投资可能造成的低效率或面临着资金损失风险,财政贴息以较小的财政资金来启动企业、银行和社会资本,且项目投资者和承贷银行也关心项目投资效益。由于贴息方式中贴息支出占项目建设资金的比例较小,即使项目投资出现问题,财政损失的也只是贴息部分的资金,这可以降低或锁定财政贴息政策的风险。 (二)目前节能环保财政支出中大量采用对企业直接补贴的方式存在弊端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节能环保的工作力度,制定和实施了促进资源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财政支出政策上,围绕着节能和提高能效、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促进污染物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陆续出台了数十项财政支出政策,不断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据不完全统计,2007-2012年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4000多亿元资金,为促进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但这些财政支出政策中,多是针对企业的“点对点”的直接补贴/奖励,如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淘汰落后产能中央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示范项目财政补助、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民航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财政补贴、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等等。 毋庸置疑这些财税政策的实施对于节约能源使用、降低污染物排放、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财政针对企业的直接补贴也存在着不少弊端和问题。 1.绿色发展涉及领域多,政策出台频繁、呈碎片化。由于相关政策之间缺统一的统筹与规划,不同领域的政策交叉重复,导致了节能环保领域政策多但见效小的尴尬局面。 2.直接针对企业的“点对点”财政补贴,成为“跑部钱进”的根源,容易滋生腐败。数量有限的政府工作人员也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掌握所有涉及企业的真实情况。

文档评论(0)

182735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