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理论基础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湄洲湾深水良港为例 1、港口资源指标。岸线长度、可建深水泊位、港口吞吐能力等。 2、水资源指标。引水投资、可供水量等。 3、土地资源指标。可供工业开发使用的土地面积。 4、大气输送扩散能力指标。该指标主要用大气输送扩散能力和效应来表示。 5、海域污染物扩散自净能力指标。主要用海域污染物扩散自净能力和效应来表示。 6、污染承受能力指标。在大气污染物中,选SO2作为指标;在水污染中,主要选取COD、油类、总磷作为指标。 第四节 全球生态系统学说 ◆ 自然灾害 ◆ 资源耗竭 ◆ 环境污染 ◆ 人口剧增 一、生态系统的特点 以生物为主体的由生物与非生物组成的整体 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系统对变动有一定的调控能力 主要观点是: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 生物与非生物在成分上功能上统一。 生态因子之间的作用 (1)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2)生态因子之间不可替代,只有各因子之间恰当的配合,才能对生物发挥有益作用。 (3)在一定限度内,可以通过调节限制因子来有效地管理生态系统,使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益。 限制因子:在一定空间和时间条件下,对生态系统产生主要影响的某一生态因子。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 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 递三大功能 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功能 生态系统的功能 是一种动态系统 五大环境问题 自然灾害 生态破坏 资源耗竭 环境污染 人口剧增 不和谐的音符 二、生态平衡破坏 天文灾害 地质灾害 气象水文灾害 生物灾害 天体撞击、太阳辐射异常 电磁异暴、宇宙射线 火山、地震、岩崩 水灾、旱灾、风暴、冰雹、雪灾、热浪、寒潮… 病虫害、森林火灾、物种灭绝…… 水土流失 沙漠化、荒漠化 土壤次生盐碱化 森林锐减 草场退化、土地退化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湖泊的富营养化 ◆ 生态破坏 矿产资源危机 能源危机 水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紧缺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土壤资源的退化 水环境污染 大气环境污染 土壤环境污染 生物污染 物理环境污染 人口剧增 的结果 使得 上面所有的问题 都 被大大地 放大了 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率造成的主要后果 海面上升对沿岸设施的破坏;农业生产率的地区性变化,海洋食物链的中断 靠传播媒介传染的疾病可能发生转变,气候性自然灾害的风险;臭氧的减少造成疾病(每年可能在全世界增加30万名皮肤病患者,以及170万眼病患者 大气变化 降低生态系统的兼容性,丧失遗失资源 失去潜在的新药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热带地区,农田生产率的降低占GNP的0.5%-1.5%;水库坝内河道运输网以及其他水利设施的泥土淤积 减少了在这种土地上耕种的贫困农民所需的营养;更容易造成干旱 土壤退化 污染地下水源 腐烂的垃圾传播疾病,堵塞排水道,有害废弃物的危害通常带有地方性,但通常是严重的 固体废物和有害废弃物 严重时会限制车辆和工业活动;酸雨对森林和水体的影响 造成许多急性病和慢性病,过高的城市颗粒物水平是使人提前死亡的原因,儿童慢性咳嗽有一半是由此引起的;40-700万人,主要是农村贫困地区的妇女和儿童,室内空气受到烟尘的污染 空气污染 渔业产量下降;为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农村居民花费了大量时间,市政当局大量投资;蓄水层的破坏造成不可逆的水源紧张;供水不足限制了经济活动 污染每年造成世界上200多万人死亡,数十亿人患病,水缺乏造成贫困家庭卫生条件恶劣,并增加了对健康的危害 水污染和缺水 对生产率的影响 对健康的影响 环境问题 三、生态系统学说与新地球观 (一)新地球观:地球是不同于任何已知的其它星体的特殊星球。其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靠生命捕获、转移和储存太阳辐射能;靠生命过程驱动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靠生命来调节、控制和保护它自己的远离天体物理学、热学和地球化学平衡状态的复杂的开放系统。”生命是这个地球(表层)系统的中心。 (二)新、旧地球观的对比 旧地球观 把地球看作是物理学上的物体0 静止的 非历史的 非演化的 有机界与无机界分割的 新地球观 地球上有了生命,才有今天的环境状态,才能维持现在的远离天文物理学的平衡状态 动态平衡的 历史的 演化的 有机界与无机界统一的 (三)生态系统学说与新地球观的关系 地球上的各个生态系统和地球现有的状态是靠生命与生命活动调节、控制和维持的结果。 生态系统学说与新地球观都提示并遵以下规律: 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规律 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 物质转化与再生规律 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