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五讲 戊戌变法与中国社会新潮涌荡.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讲 戊戌变法与中国社会新潮涌荡

第五讲 戊戌变法与中国社会的新潮涌荡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 一、统治阶级内部“变成法”的积极因应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一节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兴起 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发展与政治主张 1、资产阶级形成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败后“实业救国”与“经济救国”论;清王朝对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政策的被迫调整 张謇的“实业救国” 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发展与政治主张 2、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主张 主要代表 观点辑要 中国贫穷落后在于没有实行君民共主制度; 提出应设立议院,议员民选或由官员担任; 何启、胡礼垣著《新政真诠》提出社会契约、天赋人权与公平思想,提出办报与言论自由,主张英国虚君立宪制度。 左从左至右,从上到下分别为王韬、郑观应、陈炽、何启 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发展与政治主张 2、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主张 主要代表著作 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发展与政治主张 2、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主张 严复及其政论 二、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发展与政治主张 2、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主张 变法之先声—《天演论》 二、康有为的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前的康有为 二、康有为的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前的康有为 二、康有为的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前的康有为 二、康有为的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前的康有为 二、康有为的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前的康有为 二、康有为的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前的康有为 二、康有为的公车上书 2、公车上书与维新运动的高涨 维新派的形成与强学会的成立 维新派领袖 政治思想主张的宣传 宣传方式:创办《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湘报》等;发表《变法通义》与《仁学》等文章。 组织方式:成立强学会、保国会与南学会等;兴办南洋公学、时务学堂等; 维新派与洋务派(张之洞)、顽固派(荣禄、倭仁)的论战 (1)、进化论还是祖宗之法不可变,全变还是小变 (2)、要不要政治改 革——兴民权、开民智、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科举、引西学、设立学堂 (4)、要不要冲决纲常名教“网罗” 思考双方交锋的实质是什么? 就是要不要彻底的政治变革与思想、文化变革(还有局限性) 强学会的成立与解散 强学会成立初衷 康有为:“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且必合大群而后力厚。合群非开会不可。在外省开会,则一地方官足以制之,非合士大夫之于京师不可”。 1895年11月至1896年3月间。每十日集会一次。 强学会的成立与解散 成员及其支持者的复杂性 维新派:康梁、麦孟华、汪大燮等; 帝党:翁同龢、孙家鼐、文廷式、沈曾植等; 官僚:张之洞与张权及杨锐,袁世凯、徐世昌、王文韶、聂士成李鸿藻等; 英美人士:李佳白、李提摩太等。 李鸿章遭拒,但派郑观应参加活动。 强学会解散 1896年3月,遭杨崇伊弹劾“专门贩卖西学”而被解散,文廷式被革职。与顽固派的反扑,各方势力意见不统一有很大关系。 南学会 1898年春,谭嗣同、唐才常在湖南巡抚陈宝箴支持下创办南学会。学会具有传播新学、变法思想的学会性质,同时也具有定期会议,推行新政的地方议会性质。因受到顽固势力反对后遭解散。 第二节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第二节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第五次上书加快了变法进程,促成康有为与荣禄、李鸿章等人的舌战军机处 刚毅、李盛铎等人反对攻击康有为成立保国会是结社营党,居心不测 翁同龢与刚毅 保国会 第二节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第二节 百日维新及其失败 2、百日维新 (1)、德国占领胶州湾与奕病死 (2)、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 (3)、6月13日经徐致靖举荐,光绪帝启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张元济、黄遵宪等 明定国是诏内容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2、百日维新 (4)、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至9月21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