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8章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8章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两栖纲

第18章 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 两栖纲 (Amphibia) 第31页/共60页 第18章 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 两栖纲 (Amphibia) 6.感觉器官 由于传导声波、光波以及化学颗粒的介质由水变为空气,感觉器官发生深刻演变,但水生的幼体仍保留水生动物感觉器官的特点。 6.1听觉 除内耳外,出现中耳,用于传导声波。 中耳由中耳腔(即鼓室tympanic cavity)、鼓膜(tympanic membrane)和耳柱骨组成。 耳柱骨是由鱼类舌弓上的舌颌骨演变而来。鼓膜位于皮肤表面,没有任何保护。 内耳结构与鱼类相似,但出现了真正感音的部位瓶状囊(lagena)。 第32页/共60页 第18章 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 两栖纲 (Amphibia) 第33页/共60页 第18章 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 两栖纲 (Amphibia) 6.2视觉 已具有一系列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 角膜凸出,晶体稍扁平,晶体距角膜较远,适于远视。 具有泪腺,下眼睑可活动,以湿润眼球(眼睑是皮肤的皱褶,覆盖于眼球之前。眼睑有上下之分,两栖类只有下眼睑)。 有瞬膜。瞬膜为上、下眼睑内侧的一个透明皮褶,由内向外覆盖和湿润角膜。 6.3嗅觉 出现陆生四足类的两个特化结构: 出现内鼻孔,使鼻腔具嗅觉功能的同时也是空气进出的通道; 出现犁鼻器(vomeronasal organ),是鼻腔腹内侧的一对盲囊,能感知进入口腔的空气或物体的化学性质。 第34页/共60页 第18章 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 两栖纲 (Amphibia) 6.4侧线 水生的幼体均具有侧线,结构和功能与鱼类相似,变态后视生活环境而定,如终生水生的中国大鲵成体保留侧线神经丘,蛙和蟾蜍的成体侧线消失。 7.排泄器官对陆生适应的不完善 7.1肾脏 具一对肾脏(中肾),位于体腔后部,脊柱的两侧。 在雌性,中肾管仅作输尿之用,在雄性,中肾管除输送尿液之外,还兼充输精管之用。 7.2膀胱 膀胱在发生上属于泄殖腔膀胱(cloacal bladder), 系由泄殖腔腹壁突出而成。 输尿管与膀胱并不直接相通。膀胱一方面作为聍存尿液之用,一方面执行重吸收水分的功能。 第35页/共60页 第18章 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 两栖纲 (Amphibia) 7.3渗透压调节 肾脏除了有泌尿的功能之外,还有调节体内水分,维持渗透压平衡的作用。 肾脏中的肾小球滤过效率很高,具有很强的泌尿功能,可排出多余水分,每天排出的尿液约等于蛙体重的三分之一(人只有1/50),使体内的水分得以维持恒定。 在陆地上时,膀胱重吸收水分的功能,对于水分的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离不开水环境的生殖方式 8.1生殖系统结构 8.1.1雄性生殖系统结构 雄蛙具有一对卵圆形的精巢,其形状及颜色因个体及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 不具单独的输精管,中肾管兼作输尿和输精之用。 第36页/共60页 第18章 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 两栖纲 (Amphibia) 雄性蟾蜍仍保留着很清楚的输卵管,这是退化状态的牟勒氏管(Mullerian duct)。蟾蜍在精巢的前端具有毕氏器(Bidder’s Organ),其中含有未分化的大细胞,类似不成熟的卵。如果人工地摘除精巢,约在二年后,毕氏器发展成为具有产卵功能的卵巢,而原来存在的退化输卵管,这时在雌性激素的影响下,发展成为子宫。这种雄性转变为雌性的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性逆转(sex reversal)。在胚胎期,毕氏器是普遍存在的。胚胎期的精巢分为前,后两部:前部即称毕氏器,一般在性成熟之前即行消失;后部则形成精巢,产生精子。雄性蟾蜍的毕氏器则一直保留到成体。 l???????? 无尾类行体外受精,雄性不具交配器。无足类和一部分有尾类则是体内受精的,如蚓螈(Caecilia),雄性的泄殖腔甚长,可以向外突出,将精液直接输入雌体泄殖腔内,可以视为是一种交配器。无尾类中的尾蟾(Ascaphus)也是体内受精的,雄性具有一个由泄殖腔伸出的管状交配器,形似一条尾巴,故名尾蟾。 第37页/共60页 第18章 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动物— 两栖纲 (Amphibia) 8.1.2雌性生殖系统结构 卵巢形状和大小随季节而不同,在生殖时期,卵巢内因含大量黑色卵子而胀大,卵排出后即缩小成多褶皱的形状。 输卵管一对,位于体腔之两侧。 输卵管壁富含腺体,当卵子通过输卵管时即被腺体所分泌的胶状物质所包裹,再下行入子宫(uterus)内暂时聍存。等到交配时,始排出体外。 8.1.3脂肪体(fat body or copora adiposa) 雌雄两性皆有脂肪体(fat body or copora adiposa),位于生殖腺前方,内含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