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arratology-2011第2讲-广义叙述学 叙述学教材.ppt
课件来源:符号学论坛() “泛虚构论”(panfictionality)之误 有一度时期,“泛虚构论”曾经占领学界。提出这个看法的学者,根据是后现代主义的语言观:“所有的感知都是被语言编码的,而语言从来总是比喻性的(figurative),引起的感知永远是歪曲的,不可能确切(accurate)” 也就是说,语言本身的“不透明本质”使叙述不可能有“事实性”。 这个说法引发太多争议。例如很多历史学家尖锐地指出,纳粹大屠杀,无论如何不可能是历史学虚构 “捍卫历史” Richard Evans:《In Defense of History》 承认新历史主义的贡献在于: 对精英史学,进化论线性历史观,宏大叙述的抵制; 历史学家越来越注意历史中的小人物和“他者” 但是书写历史不是“创造历史”(making history),读者不希望面前的“历史”只是文学想象。 历史必须是基于“史料”的追寻真实性努力。 事实性/虚构性,是特定叙述体裁要求 法律叙述,政治叙述,历史叙述,无论有多少不确切性,是按照非虚构性的要求编制叙述,接受者也按照非虚构性的要求理解叙述。 叙述主体必须面对叙述接受者的“问责”。 希拉里.克林顿在竞选中说她在波黑访问时受到枪手狙击,她就必须在记者追问时对此负责。 如果真有此事,那么民众可以从中读出伦理意义:“此人有外交经验和勇气,堪当总统”。 希拉里把叙述体裁弄错了,就不得不承受其伦理后果:有意撒谎,至少夸张其词,不具有总统品格。 庭辩不得不是“事实性叙述” 1852年,普鲁士当局制造了“科伦共产党人案件”。 马克思评论说:“普鲁士政府已经使自己陷入了这样一种境地:原告方面为了面子不得不提出证据,而法庭为了面子也不能不要求证据,法庭本身已经站在另一个法庭-----社会舆论法庭面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8卷第463页,原译文中的“社会舆论的法庭”应译为“社会舆论的陪审团” Legal Narratives “拟事实性”叙述 Pseudo-factuality 2008年2月,希拉里做了个关于未来的叙述:“如果美国国会无法在2009年1月(下任美国总统上任)之前结束伊拉克战争,我做总统后也会将它结束。” 这话是否虚构?如果从问责角度,可以说既是又不是虚构:2009年希拉里是否能成为总统是个虚拟的问题。 所有的广告,宣传,预言,承诺,都超越了虚构性/事实性的分野:它们说的事件尚未发生,因此是虚构;它们要人相信,就不是虚构。 因此承诺是一种超越虚构/非虚构分野之上的“拟事实性”叙述。 之所以不称为“拟虚构性”,是因为不希望接收者把它们当作虚构。 虚构性叙述的“事实性”底线Factuality as the rock bottom 虚构性叙述,本质上是谎言,因而不能以真假论之。但是叙述的底线必须是“真实性”的,不然无法被接受。 因此虚构叙述必须在叙述主体之外,必然虚构一个叙述主体,能做一个“真实性”的叙述:讲话者(作者)只是引录一个特殊人物(叙述者)对另一个特殊人物(叙述接受者)所讲的“真实的”故事。 “事实性”叙述的主体不能分化,例如检举信不能“叙述者代言”;反过来说,如果叙述主体不分化(作者并不推出一个叙述者),叙述就不可能虚构。 假戏假看里的真戏真看 斯威夫特《格利佛游记》是虚构,但是格利佛这个叙述者对他讲的故事“真实性”负责;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虚构性叙述,但是其中的两层叙述者雷博士和亨伯特教授对叙述之“真实性”负责。这不是说亨伯特的忏悔都是事实,例如亨伯特说自己被洛丽塔诱惑就很不可靠。但是他的忏悔是作为“真实性”的叙述呈现的。 《赎罪》中的实转虚 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以及由此改编的电影,其魅力正在于叙述者的叙述,作为“真实性的”出现,后来出乎意料地反指为“虚构性的”,而最后坦白这虚构的“真实性”。 叙述者(一位女作家)小时候因为嫉妒,冤枉姐姐的恋人强奸她,害得对方入狱并发配到前线,她一生无法摆脱”没有赎罪”的苦恼。 她讲述了与姐姐和姐夫重新见面,似乎已有悔罪机会。但是到小说最后,又说这是她脑中的虚构,姐姐和姐夫都已经死于战争。 虚构中的事实性 她在作那一段叙述时,让自己的人格分裂出一个”自己”作叙述者,因此那一段是假的,主人公编出来安慰自己的良心,但是最后不得不对自己内心的虚构编造进行忏悔。 这里的悖论是:无论事实段落,还是虚构段落,都是小说中的虚构,但在这个虚构世界中,还是必须有叙述的事实性。 “潜叙述”,“拟虚构性”叙述Latent narrative: pseudo-fictionality 日记是有意给自己留作记录的,也就是说,明确地以自己为叙述接受者。 梦或白日梦等心理叙述,与日记不同:梦者无须对叙述的事实性负责,因此是“拟虚构”。 人的所思所梦充满了意义。但是媒介(心像,沉思)的非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BA人力资源相关管理实战教程.ppt
- MBA语文串讲讲义演示教学.ppt
- MBR工艺全面介绍(原理、流程、应用等)教材课程.ppt
- MBTI课堂PPT MBTI实例讲解教学文稿.ppt
- MC001 成品门、门套安装 装饰施工分项作业相关培训教材 .ppt
- mdct的临床应用 讲解材料.ppt
- MECT 神经病学 教学教案.ppt
- Media Independent Handover 802.21 Tutorial 移动IP技术 知识 .ppt
- Media Moguls and Scandals 报刊选读 培训资料.ppt
- Metathesis Reaction 高等有机化学教材.ppt
- 师缘主题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基于偏好MOEA_D算法的气发动机多目标优化标定研究.pdf
- 师范技能课件比赛一等奖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师范生初中美术说课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师范技能课件图片素材库最新完整版本.pptx
- Unit 2 Making a Difference Understanding ideas 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 教学设计-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三册.docx
- 师范生技能大赛PPT课件语文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基于扭矩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策略研究.pdf
- 1.2.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教学设计)高二数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
- 师范文化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