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鮶育苗技术的研究-畜牧渔业论文
黑鮶育苗技术的研究-畜牧渔业论文
黑鮶育苗技术的研究
DOI:10.3969/j.issn.1004-6755.2016.02.017
栾凯
(天津渤海水产研究所,天津 300457)
摘要:研究了黑鲪亲鱼的选择、运输、暂养,苗种培育的适宜环境、饵料选择、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一套繁育流程。在240 m3育苗水体中,最终培育出3 cm黑鲪鱼苗43.7万尾,成活率22.7%。
关键词:黑鲪;亲鱼;苗种培育;饵料
黑鮶(Sebastods schlegelii)又名许氏平鲉、黑寨、黑头、黑石鲈,隶属硬骨鱼纲、辐鳍亚纲、鲈形总目、鮋形目、鮋科。是我国沿海分布非常广泛的石斑类鱼种。黑鮶鱼属温水性底层鱼类,卵胎生,在我国东海、黄海、渤海暖温地带均有分布。通常生活在海底有石砾、岩礁、人工填石、沉船海藻等区域,多数栖息于礁石缝隙和洞穴中。黑鮶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食性杂,主要食物有鱼类、虾类、沙蚕类、甲壳类、管蛸类等。
近年来随着渔业资源养护和海洋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力度的加大,海洋牧场建设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由于黑鮶具有较强的趋礁性,成为良好的生态修复增殖品种,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市在资源增殖的过程中,在增殖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等资源的同时,对海洋牧场建设区域,也应加大黑鮶等处于生态顶层鱼类的放流力度,更好地丰富生物资源,提高生物多样性。因此,需要加强黑鮶苗种繁育的技术研究开发,适应现代资源养护工作形势的需要。
同时为配合我市人工鱼礁的建设,需要放流趋礁性鱼类,对礁区的资源进行补充。黑鮶作为新增品种,为了满足放流工作的需要,需要对其繁育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1条件与方法
1.1育苗设备
6 m×5 m×1 m育苗池8个,卤虫孵化桶4个,罗茨鼓风机,沙滤罐,配水池。
1.2饵料
亲鱼暂养阶段不摄食。鱼苗培育阶段,主要使用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卤虫、鱼苗用配合饵料。
1.3亲鱼培育
黑鲪雄鱼2~3龄、雌鱼3~4龄性成熟,常在10月交配,翌年4-5月产仔,属卵胎生。即将产仔的雌性亲鱼,要求体表无伤、腹部膨大,体重2 kg左右。个体过大的雌鱼所产仔鱼的畸形率高,初产仔鱼的死亡率也高。全长40 cm的黑鲪雌性亲鱼可产仔鱼20万尾左右。
亲鱼捕自山东省海域,捕获后当地海水网箱集中,挑选即将产仔的亲鱼60尾用水箱运输到天津。亲鱼消毒(聚维酮碘10 mg/L短暂浸泡)后暂养于30 m2的水泥池,水深1 m,暂养密度2尾/m2。暂养期间亲鱼不摄食,水温保持在14~16 ℃,水温长期高于18 ℃,初产仔鱼的死亡率90%以上。日换水量100%,微充气,遮光,光照控制在500 lx以下。
挑选的亲鱼受到捕捞、运输的刺激,有可能在运输途中产仔,所产仔鱼未发现不良影响。亲鱼在入池后通常在2 d内开始产仔,大约持续1周。60尾亲鱼中,17尾产仔,获得仔鱼约192万尾。产仔率28%,平均每尾亲鱼产仔11.3万尾。
1.4鱼苗培育
1.4.1仔鱼布池亲鱼一般在夜间产仔,健康的仔鱼体色较深,通常集中在水体上层。不健康或已死亡的仔鱼体色较浅或发白,常见畸形,分布在水体中下层。依据初产仔鱼的成活率,可以用抄网或水桶将健康仔鱼移走(成活率较低),或直接移走亲鱼(成活率较高)。如果采用移走亲鱼的方法,亲鱼出池后,应该少量换出表层水,并吸污一次。布池密度不高于10 000尾/m3,布苗后使用抗生素。尽量不要把多日出产的仔鱼集中在同一水池中培育,避免未来产生较大的个体差异。
1.4.2日常管理育苗用水需经过沙滤,pH值7.2~8.0,盐度25‰~30‰,溶氧大于5 mg/L,水温18~26 ℃。
初产仔鱼开口以前(3 d内),保持微充气,少量换水,每天一次换水20%左右。水温应尽量保持在18 ℃以下。开口摄食后,水温逐渐恢复到自然水温,并逐渐加大换水量至50%,两天吸污一次。7 d后(全长约6.5~7 mm)开始流水培育,流水量100%,并逐渐加大,每天吸污一次。吸污前减小充气量或停气30 min,待残饵和粪便下沉后操作。3周后流水量达到200%,每天吸污1~2次(见表1)。
1.4.3饵料投喂初产仔鱼依靠卵黄提供营养。水温17~18 ℃条件下,初产仔鱼3 d后开口,此时全长约6 mm。仔鱼开口后投喂轮虫,水体中轮虫密度保持在5~10个/mL。一周后,仔鱼全长达到6.5 mm,开始适量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密度0.5~1个/mL。两周后,仔鱼全长达到9 mm。此时鱼苗基本不再摄食轮虫,饵料以卤虫无节幼体为主,密度2~3个/mL,并开始少量投喂配合饵料。此时应加大流水量,并注意吸污。三周后,鱼苗全长超过15 mm,开始投喂鲜活卤虫,减少或停止投喂卤虫无节幼体。此后饵料以卤虫和配合饵料为主(见表2)。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