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我们的金砂古寨.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近我们的金砂古寨

走近我们的金砂古寨 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金砂属于省尾国角山旮旯,这鸟不拉啥的地方,除了从熙公祠外,找不出一点或精致或厚重的地方,这次为了让学生在发掘地方文化的征文比赛中有素材可写,问了乡里的前辈,后来又查了《彩塘镇志》,发现我们这个寨子不仅历史挺悠久的,而且属于典型的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寨。 我们的祖先梅隐公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偕盘隐陈氏、村隐蔡氏、遂隐黄氏相继搬入潮州,开始居住于梅林湖畔松岭山,后移居平原,人口日增,渐成村落。 明朝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由于周边村落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于是四姓倡议建联防村落,开壕筑围,外御盗贼。于是,村民巧妙地利用穿梭于村庄周围的溪流,在溪边筑寨墙,建四门三关,以寨墙外的溪流为天险,形成天然护寨河,须架桥方能通过,便于防守。 东门位于蔡厝与寨尾交界处,叫“永安门”,门外有永安桥,现仅存门柱和横梁,但上面建于嘉靖辛酉年,甲子年重修的字迹依旧清晰,门柱静静矗立,连着一段古老的寨墙,诉说沧海桑田的变化。南门位于陈厝,八几年的时候由华侨捐资重建,整座南门楼有两层,底座全部由大块的石头砌成,高大坚固,屹立溪边,气势恢宏。西门位于黄厝,现在只能找到其大概的位置,门已经湮没在岁月中。 北门就在我们曾厝,是四门中古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现在可见的门是清朝咸丰年间重修的,门上设有更楼,上面还有炮楼,是彩塘镇内最古老的寨门之一。照一段寨墙,上面有一排四方的口子,不知道是不是以前联防时用来当瞭望口的呢? 我读幼儿园的地方就为了寨墙边上,小时候极少出寨墙外,伙伴们经常趴在墙边的口子上,外面的溪水面宽广,还带着些泥土的黄色,水流湍急,偶尔还有几处漩涡,感觉溪应该很深,小时候隔墙望着,竟常生几分惧意。老学校也在寨墙边,那时候后门几乎常年关着,只有在大扫除的时候,才偶尔开一下,有老师在溪边守着,而且只有高年级的同学才可以拿着桶到溪边去装水。那时候,我还在读一、二年级,总觉得开着的后门外面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常会趁着老师不注意,偷偷在门边张望,外面的小溪清澈见底,一棵棵榕树或挺立溪边,或横卧溪面,哥哥姐姐们趁着装水的机会,在浅水的地方或泼水嬉戏,或光脚踢水,好不惬意。 91年的时候,旅居新加坡的曾汉民老先生独资捐建了学校,校址在寨墙外面的阳东村,此后,我们才天天在寨墙外面行走。 如今,曾经热闹的宅内已渐渐没落,寨外的清溪绿岸也不复见,大片的农田换成了林立的楼房,寨内的人们都涌向了寨外,寨墙内外俨然又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现在没有特别的事情,我几乎不会走到寨内。只是每天从寨墙外面经过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寨内那些小时候走过的小巷,现在是什么光景,想起潺潺的溪流,浣衣的晨景……寨墙上或者寨墙边的参天古榕静静地立着,悄然记录着流逝的岁月。 曾鑫同志告诉我,在北门边的草丛中,还能找到一块石碑,记录着的乡规民约:几点女人洗衣服,几点男人可以到溪里洗澡等等。照门的时候没有留意,后来想去照又觉得太刻意,因为在照这些的时候总有偶尔经过的人对我头来审视的目光,不知道是他怪还是我怪。

文档评论(0)

138****73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