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知识概论5-2 道家文化知识——庄子.ppt
庄子对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道家思想史上,庄学实现了对老学的创造性发展和整体上的超越。它一方面使道家学说在内容上系统博大,在思想上深邃超迈,走向了成熟和定型;另一方面也使道家真正发展成为一个与儒、墨鼎足而立,并驾齐驱的大学派。 庄子对老子思想的最大发展,是他把老子客观性的本体论意义上的“道”转化而为心灵的境界,庄子哲学主要成为一种境界哲学。 庄子对老子所特别强调的“道”的“反”的特性和规律以及“道”的无为、不争、柔弱、谦下等特性予以较多的扬弃;而对老子关于人的自然性和自由性思想、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否定精神、对无为主义的政治理想的追求等方面则给予了最大的发挥和发展。 1、“道”是万物的本源和总规律 “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知北游) 物质的本原必然是非物质的。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大宗师) “道者,万物之所由也,庶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渔父) “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是宇宙万物的总规律,是永恒不变的,从混沌之前到无限的永远,天地鬼神也受到道的支配。 2、“道”的普遍性 “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庄子·知北游》) 道与物没有分界,有分界的是物,没有分界的分界,是分界中的无分界。 道不仅存在于天地、日月之中,而且在“蝼蚁”、“娣稗”、“屎溺”。 3、道自然无为 庄子认为宇宙万物的生化,无非一道也。道的运作,非有意制造,而是自然无为。 《齐物论》中关于人籁、地籁、天籁的论述,旨在说明天道的无为。强调万窍怒号的大风小风完全是自吹自停,其背后没有精神的主宰或造物主的作用。 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齐万物、泯是非、一生死 (一)事物及其存在的相对性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豪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秋水) 一切事物,其功能、属性,都是在相对的状况下才出现、才获得的,也都会随着相对的状况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事物及其存在的相对性、不确定性。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齐物论) 从此物看,对方为彼;然而从彼物,它即为此。庄子认为事物之间的这种彼此的区分是极其相对的。 (二)认识的相对性 吾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糜鹿食荐,[虫即]蛆甘带,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齐物论) 朝三暮四 不同的认知主体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或同一认知主体由于主观原因引发认识的相对性、不确定性。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谲怪,道通为一。” 事物没有大小之分,泰山与兔毛尖无大小之别;事物没有美丑之分,西施与丑厉是一样的;事物没有时间上的差别,殇子的短命与彭祖的长寿是相同的。至于大知与小知,大年与小年,大鹏与小虫也都是一样的。 庄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是没有质和量的规定性的(相对的)。从道的角度看,都是不分彼此的。 (三)“以道观物”的认识方法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秋水) 庄子从“道”生万物出发,把万物视为“道”的暂时形态。万物的形态变动不居,转瞬即逝,并非真正的存在。因此,认识万物不应局限于表面形式的差别,不应依赖有限的认识。而应 “以道观言”“以道观分”“以道观能”、“以道泛观”(天地) 从“道”的观点看,事物的大小,长短的差别是不存在的,一切都取决于观察者的角度,此即是所谓“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1、一生死 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 形、生、老、死,乃是形躯的成毁过程,而“真我”则不系于形躯,不执着于生死。 “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故能浑化生死。 2、泯是非 (1)物不可知,不须辩。所谓“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殽乱,物恶能知其辩?” (2)道未始有封,不应辩,“道昭而不辩” (3)是非无度,不可辩。即判断和检验是非没有客观的标准,因而无须辩。 (4)如何对待是非?“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使治为两行”。即把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十种香型白酒工艺特点、香味特征及品评要点 中国酒文化知识基础 .ppt
- 中国历代交流史文化知识传播学 .ppt
- 中国历史与文明专题期末相关复习课件.ppt
- 中国历史与文明第10讲中国文化知识与世界.ppt
- 中国历史与文明第1讲中国饮食文化知识.ppt
- 中国历史与文明第3讲传统婚姻文化知识.pptx
- 中国历史与文明第9讲传统文化知识与现代生活.ppt
- 中国历史和 与文明第2讲服饰.pptx
- 中国历史和 与文明第4讲礼仪.ppt
- 中国历史和 与文明第5讲文字专题.ppt
- 场地脚手架工程施工方案(3篇).docx
- 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玉岩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文昌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小雄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带答案详解.docx
- 2024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雁溪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板桥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土城乡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及答案详解一套.docx
- 2024年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招聘社区工作者真题附答案详解.docx
最近下载
- 煤矿一通三防PPT课件.pptx VIP
- 误吸预防与护理课件(1).pptx VIP
- 深圳清华实验学校语文新初一分班试卷.doc VIP
- 系列电动缸内容简介2特点规格产品手册18942et.pdf VIP
- 风湿免疫学课件.pptx VIP
- JVC摄像机EX-A10UF用户手册.pdf
-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命题的四种形式 1.3.1 推出与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课件 新人教B版选修1-1课件.ppt VIP
- 深圳清华实验学校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doc VIP
- 心肺复苏操作培训课件.ppt VIP
- 2025年高考复习之小题狂练(语言文字运用):语用2(30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