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五章核能及其应用(二)
第十章 核反应堆及核电 §10.1 概论 50多年来,核动力为世界能源需求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它提供了6%以上的一次能源和17%的全球电力。较小的环境影响和巨大的燃料资源潜力,使得它能够满足21世纪可持续能源需求。 但是,核能源也面临着公众恐惧,甚至有组织的反对。尽管在技术和政治方面都认识到了核动力的优点,但是它仍然不是一种全球都赞成的21世纪可持续能源选择方案。 从其他方面看 §10.2 核反应堆和核电站 10.2.1反应堆实现自持链式反应临界条件 1.增殖系数k e k e= h q P=k 其中 h:235U每吸收1个中子所放出裂变中子的平均数; q:中子利用效率。反应堆中中子被235U吸收而不被其他物质吸收的概率; 堆中其它物质(特别是容易吸收中子的物质)越少,q越大(越接近于1)。 P:中子不从反应堆中泄露出去的概率; 反应堆尺寸越大,P越大(越接近于1), ke=1,链式反应平稳自持, 临界条件; ke1,次临界 ; ke1,超临界 。 核反应堆中反应处于临界状态 2.临界状态、临界尺寸、临界质量临界状态时,反应堆内核燃料的质量称为临界质量,堆芯体积称为临界体积 可证明: 临界尺寸 ? 其中L 为中子扩散长度 临界体积 临界质量 r是堆中物质的平均密度。 10.2.2 核反应堆 CP-1反应堆 ?为论证链式反应而建立的世界第一座反应堆。 费米领导,三星期建成,位于芝加哥大学斯塔格运动场的西看台下的网球场。 由石墨块、铀和氧化铀 “堆”砌而成,所以最初叫做 “原子堆”,后来又称做 “核反应堆”。反应堆共有57层,堆高6米,石墨作为减速剂,堆的中间有许多小孔,内插镉棒,用镉棒插入的尺寸来控制反应堆的运行。 反应堆类型 反应堆按用途分成三类:生产堆、研究试验堆、动力堆。 生产堆 用于制造核武器装料Pu-239和H-3,早期的反应堆多数是生产堆。 研究试验堆 也可称为中子源堆。用于核物理、中子物理、凝聚态物理、辐射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研究;用于材料科学,特别是核材料研究;进行有关反应堆的工程试验研究;作辐射加工,生产各种核素。 例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堆,于1980年建成投入运行,是一座压力壳型反应堆。采用高浓235U多层套管型元件,水作慢化剂和冷却剂,铍作反射层。热功率12.5万千瓦。燃料内最大热中子通量为6.2×1014个中子/平方厘米·秒。中子通量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 反应堆类型 反应堆按引起裂变的中子分成两类: 热中子堆、快中子堆。 热中子堆和快中子堆 什么是热中子? 20 °C下,E?0.025eV,v?2200米/秒,裂变中子能量大部分在1~2MeV范围;中子通过和介质中原子核碰撞,逐步“慢化”,直到能量和介质中的热运动达到平衡,变成“热中子”。 热中子和物质原子核的作用“截面”比快中子的大。 原因: 1)1/v 律; 2)共振效应。 (U235热中子截面 582.2靶) 由于热中子堆所需的核燃料(铀或钚)较少,并且较易控制,所以现在核电站使用的反应堆大都是热中子堆。 热中子堆有4种 压水堆和沸水堆总称为 轻水堆 由于轻水对中子的吸收,轻水堆不能用来生产钚-239 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主要由热(快)中子起作用的核反应堆,叫做热(快)中子堆。 快中子堆需要装进更多的核燃料,但可利用来增殖钚,加深核燃料的利用率。 10.2.3 核电站 核电站的核心装置是提供核能的反应堆,堆中释放的能量要利用载热流体(水、氦气、液态金属)通过第一回路带到热交换器,再通过热交换器,加热工作物质,由第二回路送到涡轮发电机。 1954年,在库尔恰托夫的主持下,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宁斯克5MW石墨水冷堆核电站。从此人类进入了核电时代。这种类型的核电站目前只在原苏联和东欧少数国家使用。 1957年,美国希平港压水堆核电站投入运行,这种核电站安全性能较好,目前世界各国的核电站有70%以上属于这种类型。我国投入运行的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在建的秦山二期、岭澳、田湾核电站也是。 压水堆核电站示意图 1960年,美国的德累斯顿沸水堆核电站投入运行,它主要由沸水堆本体、蒸汽给水系统和其它辅助系统组成。目前这种类型的核电站所占比例仅次于压水堆核电站,我国目前没有这种类型的核电站。 1968年,加拿大角坎杜堆核电站运行,它由重水堆本体、一次冷却回路、二次回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