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题 咏怀古迹(其三) 目的要求 1、通过诵读,体会杜甫通过王昭君出塞所表露的情感
2、掌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重点难点 1、通过诵读,体会杜甫通过王昭君出塞所表露的情感
2、掌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问题引路 自主探究 合作探讨 成果展示 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课前准备 课本 多媒体 课时 1 课型 新授 导入
【设计意图】
以四大美女的对联导入,引起学生对本堂课的兴趣,从而引起对这首诗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初读全诗
【设计意图】
通过初读全诗,明确字的读音
问题引路
【设计意图】再读全诗,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全诗,使学生对全诗的内容和情感有初步的把握
自主探究
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成果展示
【学法】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再将全诗通读一遍,这个问题较难,所以小组之间合作完成,由上游学生回答曲正 曲颖 王昱程 孔琛
【教法】
此时教师穿插简单介绍昭君出塞的故事,这样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对于诗歌内容有更好的理解
问题引领
自主探究
合作探讨
成果展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
【过渡】
问题引路
自主探究
合作探讨
成果展示
【学法】这个问题学生在明白此诗的写作背景之后较好的能理解,所以找中下游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姜婷婷 王悦
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理清思路,总结咏史诗的做题方法
【学法】学生回顾之前诗歌鉴赏的方法,加深印象
拓展延伸
【学法】学生结合讲的咏史诗的方法,鉴赏这首诗
【教法】教师加以点拨:金陵在今天的南京,是六朝的故都,分别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板书
教学反思
中国古代有一副形容四大美女的对联,叫作“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昭君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同时,昭君出塞、身死塞外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被人们誉为“咏昭君之绝唱”的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了解王昭君,感受王昭君。 万壑(hè)???赴(fù)荆门????明妃(fēi)???朔(shuò)漠????青冢(zhǒng)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主旨落在怨恨二字首联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颔联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咏怀”不符?
学生根据展示的写作背景进行思考
该问题难度适中,学生思考过后,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讨,并整理自己的答案
【预案】学生会想到王昭君不受宠和杜甫怀才不遇是一样的;王昭君很美,与杜甫很有才是一样的;王昭君被嫁到边塞和杜甫被贬是一样的,但是对于王昭君和杜甫的怨恨可能理解不了。
??????????????昭君????????????????????????????????诗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深沉怨恨)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教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点拨:我们之前学过诗歌鉴赏的思路,抓题目;抓作者;抓诗句(分析意象,体会情感);抓注释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问题】1、这首诗用了多种抒情表意的方法,请指出来
2、“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什么内涵?
【预案】在理解咏古诗的答题方法之后,能够解答以上两个题目,故找中游学生回答王悦 韩旭
1、一、二句传说抒情,三四句用典抒情,五六句借景抒情,七八句借象征抒情
2、象征皇帝被奸邪小人包围,贤者报国无门。“长安不见”表示远离京城,不得觐见皇上。
先给学生3分钟时间熟读全诗,回顾咏史诗的做题方法
找林海东、沙倩倩背诵全诗,并总结学习本课后所收获的做题方法。
鉴赏咏史诗方法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诗歌鉴赏的思路,抓题目;抓作者;抓诗句(分析意象,体会情感);抓注释
《红对勾》P27第7题 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主旨:怨恨
“一去紫台”与“独留青冢”——悲剧
昭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