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艺术困境与出路
民间艺术困境与出路
二十年前到过陕北黄土高原的人,都会为窑内窑外铺天盖地的窗花和剪纸而惊叹;然而二十年后的今天,即便在黄土高原最偏僻的小村庄,你也只能看到窑洞内满墙的明星贴画。民间剪纸消失的速度,被人戏称为“一夜春风遍地梨花落”。
是的,山间已没有白云一样的民歌飘来,窗上已没有山花一样的窗花开放,村头二胡不知何时早已悄然无声……那些我们上一代耳濡目染的民间艺术,现在只能苦苦找寻才能觅其“芳踪”。短短二十年来,民间艺术的繁荣之势就如同“滚滚江水一去不复还”。
如此种种,让人忍不住困惑:民间艺术怎么了?民间艺术被流行文化挤压得没有生存空间了吗?这是市场化的必然趋势吗?难道这些被称作“绝活”的民间艺术真的要绝?谁人能再掀起保护的潮流?
人亡艺绝,传承之哀
我国的民间艺术到底有多少种,估计谁也说不上来。看看我们生活的摆设,就有透着喜庆和吉祥的大红剪纸、精巧细致的“蛋壳雕”、别出心裁的甲骨彩绘、灵韵别致的泥塑、金碧辉煌的铜刻、清新简洁的蓝印花布……除了这些物质化形式展现的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更多种多样了,且不说粤剧昆曲黄梅戏等各地著名的戏曲,北方的评书、山东的快板、京东的大鼓、河南的坠子、江南的小曲均能引人入胜,甚至那些不知名的民间小调也令人回味无穷。
然而,外来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冲击使得许多民间艺术所生存的文化土壤迅速流失,这些为我们生活中增添色彩和欢笑的民间艺术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前段时间,湖北省谷城县的皮影戏剧团在县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分别登出了招徒启事,希望有志者报名,但迄今无人回应。由于老艺人的身体原因,剧团被迫停演了很多天。戏剧团尚且如此,很多拥有精湛手艺的民间艺人更是担忧后继无人。编灯是一种在江南地区已经流传了千余年的手艺,象征着人们生活蒸蒸日上、祥和幸福,是人们喜宴、庆典的常见艺术品。浙江著名的编灯艺人吴大弟编的旗灯远近闻名,为当地人的生活增添了不少光彩。他一直很想找几个徒弟,一来年纪大了,好有个帮手,又有个照应,二来也能把这编灯手艺??代代传下去。然而,编灯手艺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不挣钱,他一直没有招到徒弟。
吴大弟并不是独例,一项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共同进行的北京民间手工艺现状调查表明,身怀绝技的艺人大多人到老年,普遍面临技艺失传、徒弟来源短缺等问题。北京老品牌工艺美术的60个大门类,失传和后继无人的达40多个。很多手中掌握着“绝活”的民间艺人都担心老祖宗的技艺在自己这一代失传,而这些流传了不知道多少代的艺术,可能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消失。
民间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无意识地成为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像藏族民间说唱史诗《格萨尔王》、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就是直接以民间艺术的形式记载历史。另外,像江苏南通的蓝印花布、贵州的蜡染,本身就是印染工艺的“活化石”,在科技、文化、民俗、美术史的研究方面有重要价值。可以说,中国传统的民俗民间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民族的魂,但现在,它们却在慢慢地消逝,只有很少的人在关注它,传统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断代”之痛。
成也市场,败也市场
对民间艺术的漠视,并不能单方面责怪年轻人忽视传统。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增多,使得人们的兴趣爱好分流和转移都很快。比起戏剧的韵味,流行歌曲更朗朗上口;与欣赏往日的街头杂技不同,电视节目给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和娱乐;而相对于当地的民间艺术,人们好像更热衷于扑克和麻将。民间艺术被冷落,又加上民间艺术人才逐渐消失,这一切都使民间艺术发展面临困境。
相声、东北二人转等民间艺术因为电视的发展和春节晚会的传播而红遍全国,滑稽戏、杂技等在海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而使得国人更加关注。有了成功的经验,原本缩在家里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纷纷考虑市场化的问题。如果民间艺术的市场化运作成功,将成为这些“绝活”的救世主,不仅能保护传统的艺术,还能吸引年轻人的兴趣。
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在这方面可谓成功的典范。青春版《牡丹亭》在一片争议声中进入市场,却得到了惊人的欢迎,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现象。仅在四川大学,单场演出的观众就达7000多人。如今青春版《牡丹亭》已经演了109场,录像也已售出几十万张,到场观众18万人,其中70%是青年人。凭借青春版《牡丹亭》,白先勇和江苏省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巧妙地用市场救活一个剧院,并捧红了昆曲这个戏种,对昆曲的传承和弘扬都发挥了重大了作用。
然而,市场化并不是万能的。在市场的冲击下,一些民间艺术却开始背离了其本来的艺术真谛,迫于生计的一些民间艺术似乎开始屈从于市场,于是失去了本真,艺术品成了流水线般的粗糙复制品。民歌伴着醉酒声而歇斯底里,唢呐为招揽顾客而摇头摆尾,剪纸成了酒楼饭店的装饰广告,秧歌成了节日庆典的喜庆伴娘。千姿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冶金安全培训课件.pptx VIP
- Yamaha 雅马哈 乐器音响 MG10XU_MG10X_MG10 Owner's Manual 用户手册.pdf
- CANoe--快速入门教程.pdf VIP
- 示波表常用软件使用说明.pdf VIP
- 《数学广角—沏茶问题》说课稿.doc VIP
- 十年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6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原卷版+解析版.docx VIP
- (推荐!)2025北京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VIP
-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校园生活真快乐 大单元整体学历案教案 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VIP
- 儿童呕吐腹泻家庭护理ppt.pptx
- 2025北京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