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我的家乡六尺巷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中华传统文化之尊师合集.docVIP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我的家乡六尺巷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中华传统文化之尊师合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我的家乡六尺巷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中华传统文化之尊师合集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我的家乡六尺巷与“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中华传统文化之尊师合集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我的家乡六尺巷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征文:我的家乡六尺巷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这首唱遍神州大地的歌曲就是传颂我的家乡 —桐城六尺巷。 六尺巷在小城的西后街,它六尺多宽,百米来长,地面铺着光滑的鹅卵石。家乡的人们在闲暇的时候都喜欢在巷口老樟树的石凳上坐一坐,小孩子们在巷道里尽情玩耍,小时候,爸爸就给我讲过六尺巷的故事。康熙年间,六尺巷的南边为宰相府,北边是吴姓住宅。当时吴家修院墙想占张府的地界,双方发生纠纷,相府家人就修书送往京城,宰相张英看后释然一笑,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立即拆墙让出三尺,吴家深为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形成了一条六尺多宽的巷道,方便了当时进出城的人们,更为后留下一段佳话人。 六尺巷的故事广为流传,它那和睦、谦让的美德润泽着我们世代人民。小城的人们孝悌有爱,谦和礼让,路不拾遗,让人处处感受到朴实的民风。 前几天的凌晨,环卫工人潘忠福在平时工作的路段清扫时,突然看到地上躺着一个女包,上面还蒙着一层露水。他赶紧拾起来,打开一看,里面装有现金、一条金项链和两部手机以及票据等。看着这么多贵重的东西,他心里一惊,这丢包的人该多着急啊。就一边工作一边打听,希望能找到失主。一个多小时过后,终于在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联系上了失主。失主激动地来了,拉着潘大伯的手一个劲地道谢,她说,包是昨晚下班时放在车子前踏板上,可能拐弯时掉下来了,里面的票据很重要,是潘大伯的拾金不昧让她避免了一大笔损失。接着就拿出几百元钱感谢潘大伯,老人婉言谢绝了,他说:“不是我的劳动所得,我坚决不能拿。” 多么朴实的家乡人民,就如那古朴的六尺巷。如今我站在巷口,用手抚摸着墙体那灰色的石砖,我仿佛感觉到历史的脉动,我的手和心一阵阵发热,六尺巷故事自然不止这么一点,文都桐城也还有许多动人的故事,谁要是到桐城走一趟,谁要是在六尺巷里站上片刻,他一定会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 “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中华传统文化之尊师 “传承中华文化 共筑精神家园”演讲稿:中华传统文化之尊师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之尊师”。四度春风化绸缪,五番秋雨洗鸿沟。老师,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不是每个人,都能固守三尺讲台十年如一日;不是每个人,都能诲人不倦到死丝方尽;不是每个人,都能默默无闻地培育一代又一代祖国的花朵。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就有着尊师的传统美德。尊师重道的列子数不胜数:杨时程门立雪一尺深,张良多次拜师终得果。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对老师也非常尊重。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去看望寿镜吾老先生,1902至1909年,鲁迅出国留学。这8年间,鲁迅经常写信向寿老先生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1906年6月,鲁迅从日本回绍兴与朱安女士结婚,在绍兴只停留了短短的4天,但他仍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老先生。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先生,也在这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很敬佩徐特立先生。1937年,徐老60寿辰时,毛泽东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依然是我的先生,将来也必定是我的先生。“1947年,徐老70寿辰时,毛泽东又题词“坚强的老战士”送给他,以示祝贺和尊敬。戊戌四君子谭嗣同曾告诫世人:“为学莫过于尊师。”我们要达到这种程度,还应做到更多。上课时,老师口干舌燥地授课,我们应做的,是认真去听,而不是望着不知名的某处想入非非;下课时,老师走出教室前,我们应站起身说:“老师再见。”而不是没骨头一般软在座位上;自己做得不够好,老师语重心长地教导时,我们应恭敬接受而不是面红耳赤地反驳。我们应将心间锐利的刺收起,去珍惜这美好的青春年华,而不是总是想着叛逆,每个老师都不愿意看见学生的不服管教。因为,人心都是肉长的,即使如何坚强,老师看到了那种叛逆,心里也会有些疼痛。很多人可能都想着:没有叛逆的青春是不完美的。但这一时的叛逆也可能造成一生的悔恨。可能现在有人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但时间会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别在正确的时间里做错误的事。我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别让老师们心寒。他们一直在付出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拥有的却不太多,他们一直在将心血寄托在我们身上,但有时会被抛弃。在人生中,除了时间与机遇,你更需要一个好老师,也许,那是你一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当岁月老去,你记忆里的忧愁,欢乐,烦恼差不多快要散去——你还剩下什么?希望是一段无悔的拼搏过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