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过以上处理后,就可以使用“Auto Route”菜单下的有关命令进行自动布线! 5.4.3 自动布线 “All”(对整个电路板自动布线) “Net”(对一网络进行布线) “Connection”(对某一连线进行布线)“Component”(对某一元件进行布线) “Area”(对某一区域进行布线)。 在自动布线过程中,若发现异常,可执行该菜单下的“Stop”命令,停止布线;通过“Pause”命令暂停布线;通过“Restart”命令重新开始。 自动布线命令包括: 图5-48 “Routing”(布线参数)设置标签 设置布线参数 1) 布线与焊盘(包括过孔)之间的最小距离 2) 选择印制导线转角模式 图5-51 转角模式设置窗 3) 选择布线层及走线方向 图5-53 布线层及走线方向设置窗 4) 过孔类型及尺寸 图5-55 过孔设置窗口 在自动布线前,一般均要指定整体布线宽度及特殊网络,如电源、地线网络的布线宽度。设置布线宽度的操作过程如下: (1) 设置没有特殊要求的印制导线宽度。 5) 设置布线宽度 图5-56 布线宽度状态窗口 图5-57 布线宽度设置窗口 在电路板中,电源线、地线等导线流过的电流较大,为了提高电路系统的可靠性,电源、地线等导线宽度要大一些。自动布线前,最好预先设定,操作过程如下: (2) 设置电源、地线等电流负荷较大网络的导线宽度。 图5-58 电源线宽度设置窗口 图5-59 增加了电源线宽度后的线宽信息 所谓布线模式,就是设置焊盘之间的连线方式。 对于整个电路板,一般选择最短布线模式; 6) 选择布线模式 图5-61 布线模式设置窗口 如果印制板含有表面封装元件SMD,可单击图5-48中的“Rule Classes”列表窗下的“SMD To Corner Constraint”选项,设置表面封装器件引脚焊盘与转角之间的距离。 设置的布线规则越严格,限制条件越多,自动布线时间就越长,布通率就越低! 7) 表面封装元件引脚焊盘与转角间距(略) 2. 制造规则设置 执行“Design”菜单下的“Rules…”命令,单击“Manufacturing”(制造规则)标签,即可对制造规则进行检查和设置。 这些规则包括布线夹角、焊盘铜环最小宽度、焊锡膏层扩展、敷铜层与焊盘连接方式、内电源/接地层安全间距、内电源/接地层连接方式、阻焊层扩展等,如图5-64所示。 图5-64 制造规则设置窗口 在印制电路板中,为了提高抗干扰性能,减少接地电阻,改善散热条件,常使用敷铜方式,而敷铜层一般与地线相连,这就涉及到地线网络焊盘与敷铜层的连接方式问题。 敷铜层与焊盘连接方式 Pcb设计中为什么要用敷铜层? “敷铜层与焊盘连接方式”定义了与敷铜层相连的焊盘形状,设置“敷铜层与焊盘连接方式”的操作过程如下: (1) 单击图5-64中“Rule Classes”列表窗下的“Polygon Connect Style”(敷铜层连接方式),即可观察到敷铜层与焊盘连接方式列表,如图5-65所示。 图5-65 敷铜层与焊盘连接方式列表 图5-66 敷铜层与焊盘连接方式设置窗 图5-67 敷铜层与焊盘连接方式比较 1. 敷铜区的放置及编辑 5.4.2 自动布线前的预处理 敷铜区的放置 图5-69 敷铜层选项设置 图5-70 敷铜区内线段形状 在PCB编辑区内,可通过如下步骤删除敷铜区、元件封装图: ????执行“Edit”菜单下的“Select\Toggle Selection”命令,将光标移到敷铜区内任一位置,单击左键选定。此时仍处于选定操作状态,可以继续选定另一需要删除的敷铜区或元件。 ??? 完成选定后,单击鼠标右键,退出选定操作状态。 ? 执行“Edit”菜单下的“Clear”清除命令,即可删除已选定的敷铜区。 如何删除敷铜区? 放置填充区的作用往往是为了减少接地电阻或改善散热条件等,操作过程如下: 2. 放置填充区 放置填充区 图5-73 填充区属性设置窗 图5-74 放置填充区示意图 确定并固定了关键元件位置后,即可进行“自动布局”,操作过程如下: (1) 执行“Tools”菜单下的“Auto Place”(自动放置)命令。 (2) 在如图5-34所示的窗口内,选择自动布局方式和自动布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