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和 与体系 .pptVIP

第十一讲 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和 与体系 .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和 与体系 .ppt

* * 精神分析心理学 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 (安娜)哈特曼、艾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派 霍妮、弗洛姆、卡丁纳、沙利文的社会文化学派 第十一讲 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从古典精神分析到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自我心理学的发展 艾里克森对自我心理学的贡献 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 发展线索 创伤范式时期的理论:神经症患者在催眠状态下记起其创伤经验,病症即消失。 内驱力范式理论:病人的主观臆想和移情现象促其放弃创伤范式。泛性论,自我的能量由性本能供给。 自我范式: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相对独立的一个成分,有自己的活动原则,内部存在系列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思想经由安娜过渡,再由哈特曼正式创立自我心理学派。 关于欧安娜的病例 布洛伊尔和 弗洛伊德均在布吕克指导下受过物理主义和生理学训练。 安娜·欧原是一位聪明伶俐的姑娘,患病时 21 岁,她的病是在她去服侍她衷心敬爱的父亲时开始发作的。布洛伊尔第一次接触这个女病人时,她的临床症状极为复杂,包括全身痉挛性麻痹、精神抑制和意识错乱等。 在一次偶然的观察中,布洛伊尔发现,如果能使她用言语表达出她在病症发作时的那些笼罩着她的幻想和妄念,就能去除她的那种意识错乱状态。后来欧安娜发生对布洛伊尔的移情和癔病性假性妊娠。 安娜其人 (Anna Freud,1895—1982) 弗洛伊德的小女儿,六个兄弟姐妹中唯一继承父亲衣钵的人。“我和精神分析学是一对从一出生就争着引起父亲注意的双胞胎”。 “当时如果有避孕药,我是不会来到这个世界的。” 14岁时开始旁听著名的“星期三讨论会”。17岁阅读父亲的作品,并常与父亲讨论精神分析用语的含义。 22岁因连串噩梦侵扰,迫使弗洛伊德违背“禁止对亲朋好友进行精神分析”的禁令,历时4年之久将安娜作为自己心理研究的对象之一。 高中毕业后开始跟随父亲,为照顾晚年患病的父亲和将父亲的事业发扬光大终生未婚。 尽管安娜未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却最终成为了运用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儿童发展的创始人之一,并被后人评为“20世纪100位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之一。由于安娜·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特别是儿童分析的卓越贡献,许多大学授予她名誉博士学位,其中有美国的克拉克大学、杰佛森医学院、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她父亲的母校、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此外美国政府还曾授予她“麦迪逊奖”,英国政府也曾授予她大英帝国骑士爵位。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的建立 海因兹·哈特曼(1894一1970)生于德国,早年学医获博士学位,后在维也纳随安娜学习精神分析。二战后移居美国,主办《儿童精神分析研究》杂志,致力于创立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曾任纽约精神分析学会会长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被誉为自我心理学之父 。 哈特曼是二战后在精神分析方面最著名的理论家。《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1939)一书,可与弗洛伊德的《自我与伊底》(1923)相提并论,是自我心理学发展的第二座里程碑。 哈特曼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澄清了弗洛伊德体系中关于自我心理学一些模糊认识;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中的一些命题的表述恰当地纳入普通心理学范畴(如知觉、记忆、思维、创造力等),试图建立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之间的联系。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自我不一定要在伊底和超我的冲突中成长,能够在经验上存在于心理冲突之外的过程。 自我的起源:自我和伊底都是从同一种先天的生物学禀赋即未分化的基质中分化出来的。从起源上区别自我和伊底,标志自我心理学的最重要进展。使精神分析的研究包括普通心理学。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自我在发展上也独立于伊底,是自我的自主性发展。 初级自主性的发展:从半岁到一岁,自我的知觉、思维、记忆等机能的成熟,是先天的独立于伊底的没有冲突的自我机能,起着对环境的适应作用。次级自主性的发展:从伊底的冲突中发展起来,用于健康地适应生活的机能。如理智化作用,指用智力活动解决冲突。 能量中性化:如果某一服务于自我的能量过于接近本能则会妨碍自我的机能,因此必须有一个把本能能量改变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自我的适应过程:适应实质上是自我初级自主性和次级自主性作用的结果。个体对环境的适应包括自体成形和异体成形。 进步的适应与倒退的适应。整体适应。是自我的整合功能。 哈特曼的最大贡献:把精神分析从研究本能冲突的病态心理转向研究自我适应的正常心理,从而把精神分析的研究内容纳入普通心理学的范围。 艾里克森其人 [Erik Homburger Erikson 1902-1994] 美国心理学家,儿童精神分析医生,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只受过大学预科教育。1933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