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劳动力无限供给与“民工荒”现实悖论.docVIP

浅析劳动力无限供给与“民工荒”现实悖论.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劳动力无限供给与“民工荒”现实悖论

浅析劳动力无限供给与“民工荒”现实悖论   【摘要】中国二元经济特征明显,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但是在劳动力似乎能无限供给的情况下,自2004年东南沿海地区却出现“民工荒”现象。本文试图从工资刚性角度来分析造成民工荒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二元经济 劳动力无限供给 民工荒       一、我国二元经济特征的理论分析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有其二元性。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人多地少,传统的农业部门劳动力十分丰富,劳动边际生产效率很低甚至为零,劳动者只赚得维持个人和家人生计的生存工资。现代工业部门只要提供略高于这种水平的工资就能吸收大量劳动力以满足需要。当农业剩余劳动力完全被现代工业吸收后,发展中国家就完成了二元经济的转换。所谓农业剩余劳力可以用下图来分析。      图中OL表示劳动力,OP表示农业总产出,曲线OCD表示农业总产出曲线。假设农业部门的劳动力总量为OB。从图中可以看出,CD是条水平的直线,农业产出到C点就已是峰值了。AB这些劳动力对农业生产没有任何贡献,这些劳动力的劳动边际效应几乎为零,若把这些劳动者从农业部门撤走也不影响农业总产出。因此劳动力AB就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的纯剩余劳动力。   中国的经济发展有典型的二元特性。城乡差别很大,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这是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共有2亿农民工,其中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数量为1.2亿左右。这也就是说图中的AB是个庞大的群体,以青壮年为主,其中68%成为出口制造业的劳动大军。在大量农民工进城的背景下,如何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维持城市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必须解决的课题。      二、劳动力总量供过于求,但有效供给不足      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大,现有总人口13亿多,劳动人口7.4亿多,其中,农村劳动力近5亿,剩余劳动力至少有2亿。乡镇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吸纳了1亿多剩余劳动力,进入90年代其吸纳能力大幅度下降,农村剩余???动力开始大规模流向城镇务工经商,形成 “民工潮”。农民工总量呈持续增长之势,1990年有2135万人,1995年约有8000万人,2003年约有9900万人。从绝对总量上看,农村剩余劳动力供大于求。但是,从2004年年初开始,东南沿海遭遇招工难的问题,不仅缺技工,连普通工也缺,“民工潮”演变为“民工荒”。据调查,“珠三角”地区缺工最严重,缺口近200万人,缺工比率近10%,其中,深圳民工缺口约40万人,东莞17%的企业表示有用工短缺,缺口近27万人。福建泉州、莆田两市用工缺口共约10万人。浙江温州等用工较多城市也反映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难问题。“民工荒”正是在农民工供过于求、就业困难的总体态势下出现的。一方面,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并且每年有增长的趋势,绝对总量供过于求;另一方面,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当前的经济增长需求,特别是技术含量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是一个现实悖论。   三、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   何以出现民工荒?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几年国家支农政策使农民对农业收益产生了良好的预期,大量农民留乡种粮,部分民工弃城返乡。特别是农业税费改革稳住了农民,取消农业税和对农业的直接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这是造成民工荒的直接原因。但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劳动工资刚性这个市场因素造成的。   劳动力的供需和劳动力的价格是密切相关的,劳动力的需求量和供应量都是一个随价格而变化的数量。近年来,全国各地城市工人的工资扣除物价因素以每年平均6%左右幅度增长,但是在珠三角,民工的工资数十年如一日,农民工的工资并没有增长,其实这个没动的名义工资背后是实际工资的下降。对于恩格尔系数相当高的民工来说,实际工资不仅与消费物价指数有关,还与粮食价格直接相关。当消费物价指数从负的2%上升到6%,就相当于农民工的实际工资下降了8%。而粮食价格从负增长转为正增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中国近几年来粮食价格持续增长,尤其是自2004年初,中共中央以1号文件的形式,提出了9个方面22条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国家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同时,加大农业税减免,这一增一减,给在家务农的农民带来直接利益。反观在城打工的农民,还拿着与过去相等的工资,在持续上涨的物价面前,他们不能维持和过去相当的生活水平。这在珠三角地区情况更是如此,工资的增长严重滞后,迫使农民工或返乡务农,或流向其他地区,诸如长三角一带(相对珠三角,此地工资较高)。笔者认为,中国是一个农村剩余劳动力十分丰裕的国家,却在珠三角地区甚至更广泛区域内出现招工难的现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