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2课时
新河中学化学集体备课教案
主备人 学科 主备时间 集体备课时间 执教人 执教 时间 执教班级 第教时 2 课题 奇妙的二氧化碳(2)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有关用途。
3、初步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2、了解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难点: 多媒体,实验仪器 教法 实验法 讨论法 一次备课 集体备课 [复习巩固]:1.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
教师提问:二氧化碳的循环图,讲述温室效应。
学生活动:说说你已经知道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的途径。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碳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实验:将二氧化碳倒入平衡杆上的右边袋子中,观察是否还保持平衡。
现象:不平衡,右边向下倾斜。
说明:右边比左边重。
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
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二氧化碳灭火器中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人工降雨和制造舞台人造云雾的是固态二氧化碳。固态二氧化碳就是人们常说的“干冰”,雪花状的。二氧化碳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
[新课引入]:
1、实验:利用一瓶汽水讲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
探究活动:向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灌适量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塑料瓶瘪了。
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了。
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演示实验:
现象: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后红色又变成紫色
提示: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说明:二氧化碳溶解于水中时生成了酸性物质——碳酸,碳酸不稳定,受
热易分解,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碳酸
CO2 H2O H2CO3
碳酸二氧化碳+水
H2CO3 CO2 H2O
3、
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
现象:澄清变浑浊
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式: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Ca(OH)2 CO2 CaCO3 H2O
[讲 解]: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2)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
(3)二氧化碳能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
镁+氧气氧化镁 木炭+氧气二氧化碳
达标检测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通入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热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双氧水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分解反应的有______。(填序号)
2.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 )
A.将气体分别通入蒸馏水中B.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3.下列性质中,与二氧化碳灭火无关的是 ( )
A.它能溶于水 B.一般情况下,它不能燃烧
C.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D.一般情况下,它不支持燃烧
4.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再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 )
A.先变蓝色后变紫色 B.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C.先变无色后变红色 D.先变红色后变紫色
五、课后训练
1.下列变化是因化学变化引起的 (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用干冰制造舞台云雾
C.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变浑浊 D.干冰汽化吸收热量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提倡家用汽车替代公交车 D.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