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浚县古庙会万众欢娱盛宴
浚县古庙会万众欢娱盛宴
庙会,因庙而兴,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自然也不例外。据《大?山志》记载,浚县正月古庙会萌芽于后赵开凿?山大佛时期,当时的人们集结进香、朝山拜佛,已具庙会雏形,盛时会首20余名,会众640人。随着千余年的发展变迁,浚县两山相继修筑了许多寺庙和道观,庙会规模逐渐扩大。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浮丘山碧霞宫的建成令浚县古庙会有了基本规模。
2009年浚县正月古庙会入围“河南民俗经典”,由于其会期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绵延整个正月,吸引着周边20多个省市及海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祈福,日游客量最多可达30多万人次,素有“华北第一大古庙会”之称。
山因人而贵
浚县正月古庙会的兴盛依托大?山和浮丘山,大?山和浮丘山也承载着庙会所延伸的文化渊源,神话故事中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挑的就是这座大?山与对面的浮丘山。环绕其周围的太行、沂蒙、燕山、伏牛都遮不住它们的光芒。
“大?山文化汇聚了1000多年来的宗教风习、石雕造像、摩崖石刻、风物传说等遗存。它们承载的多是水患人战的凛冽、世外边缘的放旷、山野民间的率真,是中国历史文化长链上古朴芳香的一环。而且,离乱时世的文化遗存本来就不多,它就弥足珍贵。”著名女作家王钢如是说。
浮丘山只有105米高、1平方公里大,因山势若漂浮之舟被称为浮丘山,又因其在城南而被称作南山。位于浮丘山南端最高峰的碧霞宫,是全国不多见的古老且规模完整的道观。据传碧霞宫是碧霞元君的行宫,当地人称碧霞元君为“老奶奶”,碧霞宫亦称“奶奶庙”。
明嘉靖年间,浚县知县蒋虹泉历时20年,捐资建起正殿和两侧廊房及院墙和山门。碧霞元君从此名震一方,加之相传碧霞元君专司人间生育之事,“求子有应”被传得神乎其神,祭拜之人日增。
此时,浚县两山已有多个分散的庙会,庙会能使人的心理得到有益调整,但远道而来的香客要赶齐这些庙会非常不便。
由于玉皇是道教中天界最高主宰之神,玉皇庙会在春节刚过的正月初九,正处于农闲时节,于是人们将朝山拜顶的时间不约而同地逐渐集中在了正月。当地也积极迎合并主动疏导三教九流的不同信仰者、游览观光者向正月聚集。
这种融合聚集的信仰基础,从碧霞宫建筑的特色上便能找到很好的注脚:碧霞元君是道教尊崇的神灵,碧霞宫本是道教建筑,但在浮丘山上的碧霞宫的垂拢上,却绘有儒教的二十四孝图。在我国,忠孝节义历来被奉为至上,将孝道故事画在正面显眼的位置,说明这里已不单纯是道家的内容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御道的拦板上刻着一个佛在心中的吉祥符,再看柱头石刻中的人物有道士也有罗汉。由此可以看出,大?浮丘两山的佛、儒、道三教合一。
宗教上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分散庙会的聚合奠定了基础,消除了不同信仰者祭祀朝拜时的隔膜和障碍。
1989年成立的浚县文物保护管理委员会先后对吕祖祠、禹王庙、天齐庙、天宁寺、大石佛、碧霞宫等文物古迹进行了修缮。近年来,庙会期间连续举办社火表演大赛,使正月古庙会达到了空前规模,高峰期每日游客达30余万人。2009年,依托浚县古庙会举办的首届中国鹤壁民俗文化节,向世人展现出千年古庙会的崭新风姿。
小小浚县城怀抱两座山,城中有山,山上有城,炊烟之中晨钟暮鼓不绝,宛如千年历史退潮之后留在沙滩上的一只双珠蚌贝。
“和”,承载着几多祈福祝愿
大?浮丘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个字――“和”。宗教上是和,艺术上也是合;人与人之间是和,人与神之间还是合。佛钟上刻有八卦,道家在佛寺设坛作法。千佛寺迁入碧霞宫后,和尚与道士共收香火钱。
历代诗赋文字,豪放与婉约同在,飘逸和伤感共处;文豪与白丁齐抒胸臆,边民和土著共叹古今,“和”在这里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方圆几百公里的百姓对大石佛又敬又怜,沿山崖佛身盖了一座遮风挡雨的敞面楼,因佛足在地面下,故称“八丈大佛七丈楼”。对道教的碧霞元君,百姓唤作“老奶”,每年为她庆生……
人们到此祈求平安幸福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一年中,浮丘大?两山最安静的时段是腊月三十下午,因为这时家家都在包饺子。随着春节的来临,人们争先恐后地上山放鞭炮,祈福新年,就此拉开了正月古庙会的序幕。
祈神拜佛后,人们总是喜欢用红绒线把心愿“拴”在山上。庙会中流传着朝山进香功德圆满之说,即第一年是为了许愿,第二年是为了实现,第三年是为了还愿。这些习俗是人们千百年来的共同愿望――太平和谐,幸福安康。
庙会通常是民间杂艺大展示的舞台,被列入国家民间艺术保护项目的社火表演是浚县正月古庙会的一大亮点。浚县现有各种民间社火组织60多家,每逢节日或重大活动,大家竞相献艺,场面极为壮观。
浚县社火的传统形式主要有舞狮、高跷、秧歌、旱船、竹马、龙灯、抬阁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