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甘肃河西地区发展旅游经济思考
甘肃河西地区发展旅游经济思考
提要旅游业是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产业部门。近几年来,河西地区的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省旅游业整体上占有一定的份额。然而,同迅速发展的全国旅游业和其他部分地州市的旅游业相比,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接待规模都有很大的差距,社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都较低,且发展不平衡,西热东冷差异大,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合理而充分地开发,旅游业尚未成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还很小。
关键词:旅游资源;旅游经济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河西地区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河西地区旅游资源存量分析。河西地区,指乌鞘岭以东,现在甘肃的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和金昌、嘉峪关两个省辖市的区域,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该区域地处我国内陆腹地,以绿洲、沙漠、戈壁、雅丹、内陆河、草地、野生动物和冰川为典型地貌。
河西地区旅游资源呈线状分布,相对集中,并在其西端形成相对富集区。文物古迹类资源主要集中在古“丝绸之路”沿线,自然风光类资源也多分布在主干交通线两旁。其中,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5处集中在酒泉、嘉峪关、敦煌地区,占河西总数的50%。国家级和省级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有13处集中在酒泉、嘉峪关、敦煌地区,占河西总数的65%。
河西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资源富集、分布相对集中、特色突出、种类丰富、知名度高、开发利用价值大等特点。区内共有各类旅游资源点约99个,占全省总数的31%,其中人文旅游资源61个,自然风景类38个,分别占全省总数的34.1%、30%。人文类旅游资源是全省最富集的地方。人文类旅游资源包括石窟、古寺院、古建筑、古塔、古钟、古墓群、碑刻、古文化遗址、博物馆(文化馆、公园)、革命历史遗迹和民俗活动等;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包括山岳、湖泊、草原、冰川、自然保护区等5类。人文类旅游资源中,文物古迹有47处,占全省总数的37.6%。属于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包括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嘉峪关城楼、嘉峪关魏晋墓和武威文庙。属于省级的25处,包括敦煌―酒泉汉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阳关故址、玉门关故址、锁阳城故址、河仓古城、悬臂长城、长城第一墩等。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中,属国家级的有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安西极旱戈壁荒漠自然保护区和阳关沙漠森林公园5处,属省级的有敦煌渥洼池、嘉峪关“七一”冰川、玉门干海子候鸟自然保护区、肃北盐池湾自然保护区、阿克塞安南坝自然保护区等15处。河西现有国家级和省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5处,占全省自然保护区总量的44%。可以说,旅游资源中知名度较高、吸引力大的相对集中分布在河西走廊的西端,奠定了对资源进行集中开发的客观基础。
河西文物古迹类旅游资源以敦煌石窟艺术为代表,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丝路文明。许多古迹如莫高窟、榆林窟等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河西地区的自然风景和民族风情也丰富多样,极具潜力,便于资源的综合开发。可以提供给旅游者诸如观光、度假、考察、探险、修学等多种需求的供给。
(二)河西地区旅游业开发现状。河西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形成了以敦煌为龙头,以丝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兰州―敦煌的河西旅游热线。2006年全区旅游外汇收入1,000多万美元,占全省旅游外汇收入的52%,其中敦煌、嘉峪关两地的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700万美元、300万美元,旅游业已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全省旅游业的重头戏。旅游业的发展相应地促进了旅游工艺品、商业、饮食、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文化事业、建筑等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河西及全省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河西地区相继修缮开放了包括莫高窟、嘉峪关长城、长城博物馆、月牙泉等人文和自然旅游景点,配套建设了到各景点的道路,建设了敦煌、嘉峪关两个机场。到目前为止,河西地区的各级、各类旅游资源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利用,基本实现了对外开放,接待游客。旅游服务设施也有了较大改善,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遍布各城镇、旅游点,基本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的旅游饭店服务体系。旅行社不断发展,外联和内接能力日益壮大,全区现有国内旅行社8家,国际旅行社多家。旅游商品丰富多样,夜光杯、仿铜奔马、地(丝)毯、字画、服饰等深受广大国内外游客的青睐。近几年,还开发建设了一批专项旅游项目,包括穿越戈壁、沙漠汽车拉力赛、嘉峪关的滑翔飞行、酒泉―敦煌的徒步(乘驼)旅游等,这些项目已初步显示其潜力。河西也相应形成了敦煌、嘉峪关―酒泉、张掖、武威4个旅游区。
当然,河西旅游业的开发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够,旅游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自我发展的能力弱。在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更新、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