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魏晋绪论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6—589)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章 建 安 文 学 第三章 正 始 诗 歌 第四章 两 晋 诗 坛 第五章 陶 渊 明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公元196—589) 第六章 南北朝诗歌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八章 南北朝民歌 第九章 南北朝小说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乱世文学”及创作主题 第二节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第三节 文学的自觉时代 第四节 门阀制度对创作的影响 第五节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第六节 魏晋六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魏晋六朝文学发展线索 第一节 “乱世文学”及创作主题 第一周 一、“乱世文学”: 战乱和分裂是这个时期的特征。 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及个人的无能为力形成了魏晋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 形成:建安:慷慨悲凉 正始:忧愤填胸 西晋:狂放清谈 东晋:名士风度(玄学佛老,淡泊优雅) 南朝:功业入世与愉悦性情并存(赏爱山水,女性之美) 二、汉末世风: 察举制度与人物品评: 汉末的察举制度,影响士族中“乡党评议”的风气。 许劭与从兄许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人物品评风气兴盛。 门阀制度与士人政治地位: 门阀制度又称士族(世族)门阀制度。士族或世族,指高门大族。“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门阀制度的影响 文学现象:以世家大族为中心的文学家族或文学集团 文人心理:强调宗族观念和伦理关系 文学主题:寒士不平,炫耀门第、追叙祖德 士人思想:英雄意识,生命意识,慷慨悲凉, 名士风度,乱世文学 三、 创作主题: 1、生死主题: 对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的感慨及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曹丕《与吴质书》江淹《恨赋》 曹操《短歌行》陶渊明《拟挽歌行》 2、游仙主题: 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及企求长生的愿望。曹植《游仙诗》《仙人篇》,郭璞《游仙诗》 3、隐逸主题: 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左思与陆机《招隐诗》,潘岳《闲居赋》 第二节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一、新的社会思潮:魏晋玄学 形成与老庄思想有关,是一种思辨的哲学,包涵一种穷究事理的精神,对宇宙、人生和人的思维都进行了纯哲学的思考,导致士人产生了对社会现象的富有理性的清醒态度,破除了秦汉以来拘执迷信的思想方法。 提供了一种新的解经方法,对于打破汉代繁琐经学的统治起了积极的作用。 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 玄学兴起。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是由道家思想演化而来,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 “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学家,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等。 二、玄学的观点 1、“崇尚自然与真”: “自然”为老庄哲学特有范畴,指一种非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状态,只要顺应自然,无所待、无所使,就可进入这种境界。“真”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是一种至淳至诚的精神境界。 陶渊明的作品体现了以“自然”与“真”为上的的审美思想,嵇康、阮籍、钟嵘、刘勰等人也对其进行了论述,对此后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积极的影响 。 2、关于“言意”的讨论: ※ “言不尽意”:言可达意,但不能尽意。强调言意间的联系和差别,及言辞在表达意旨时的局限。(荀粲) ※ “得意忘言”:言的功用是明象,象的功用是存意,要想真正得到象必须忘言,要想真正得到意必须忘象。(王弼 : 言—象—意) 文学创作应该既诉诸言内,又寄诸言外,充分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唤起读者的联想,使之体味字句之外隽永深长的意趣,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这也正是中国诗歌的艺术精髓所在。 三、玄学对魏晋文学的影响 1、玄学创作主体对文学的影响 魏晋人用玄学本体论和宇宙观,反视自然社会人生,形成了“越名教而任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