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雄保眼里“技术”变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蔡雄保眼里“技术”变迁

蔡雄保眼里“技术”变迁      蔡雄保,1957年出生,1982年7月大学毕业后进入江门海关工作,一直致力于海关信息化建设,曾任技术处副处长,2006年起任江门海关总工程师。      从钳工干起      1982年,蔡雄保从华南理工大学半导体物理专业毕业,分配到江门海关技术科,成了关里第一位理工科大学毕业生。   这里和理工大学真不一样。上世纪70年代整个海关根本没有专门的科技机构,1980年才正式成立了技术科。技术科不大,12个人,技术设备陈旧,专业骨干贫乏。关里称得上技术设备的就是1个车床、2台录像机、4台旅检现场使用的X射线行李检查机,设备性能有限,检查效率很低,主要用在旅客进出境现场查缉人体藏匿和行李夹藏的走私物品。当然,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使用螺丝刀、剪刀等工具手工开包细查细验的原始作业相比,这些简单的检查设备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检查速度比人工检查提高了7倍,验放速度也有大幅提高,过去旅客排队等候过关的现象已然消除,适应了江门侨乡旅客进出境人数不断增加的需求。   蔡雄保们的技术活主要是维护这些设备,基本从事电工、钳工、焊工的工作。      鸟枪换炮      侨乡的进出境人数增长很快。据江门海关关史资料记载,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当地进出境旅客为2.34万人,其中华侨6人;1988年增长到56.38万人,其中华侨2.2万人,10年间旅客人数增加24倍,华侨人数更是大幅增加。1995年江门海关口岸进出境旅客达到历史顶峰,超过130万人次。   进出口货运量也和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致。1980年江门关区的进出口报关单数量为23302份,1983年增加到50718份,比周围兄弟海关的报关单数量多了很多,人工统计处理已无法适应。1983年,海关总署统计处分配给江门海关2台PC-1500电子计算机,是关里的第一代电子产品。机子不错,可以用程序汇总旅客税单和货物报关单,每月7日生成一份“电讯快报”上报总署,同时包括上月的进出口总值和主要商品数量。当然,原始报关单资料也要寄送到总署。      1984年,江门海关开始建立计算机房,年底时,总署帮助配置的2台PDP11/73小型计算机安装调试完成。这是江门海关应用电???计算机的正式开端,也是江门海关开始使用科技手段处理海关业务的标志。计算机内存1兆,现在1G的U盘,容量抵得上1000根这样的内存。但与原来的机子相比,这已经有了进步,性能丰富,内存扩大,还带中文处理功能。   1985年,江门海关首次在小型计算机上实现了海关报关单统计程序的安装和运行,拉开了业务科技一体化的帷幕。统计人员可以通过终端将报关单的原始数据录入到小型机内,再将数据拷贝到专用磁带上。一盒磁带有一个电影拷贝那么大,用今天的眼光看,体积惊人,但在当时这已经很省事了:他们再也不用将原始报关单一麻袋一麻袋地寄去北京,而是由专人乘飞机把磁带送到海关总署就行;统计人员也从繁重的人工审核统计项目和手工批注统计代码中解放了出来。   1988年8月,海关总署又为江门海关配置了2台MICRO VAX-II小型计算机,性能和容量比 PDP11/73更为优越,江门海关的计算机应用走进了“VAX时代”,真正实现了“鸟枪换大炮”。   1988年,江门海关升格为副厅局级海关,技术科负责全关的技术管理工作。伴随着海关业务改革的深入发展,江门海关逐步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重点大学招录了一批学士和硕士毕业生,科技队伍日益壮大,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这些人年轻、好学,渐渐成了关内科技队伍的中坚力量。   1991年,海关总署批复江门关设立技术处。2006年,技术处再次调整优化内设机构,整合和优化开发管理、运行维护、系统监控三支技术力量,进一步提高了技术职能管理的能力。到2008年,技术处共有科技干部40余人,97%以上的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学历。   蔡雄保看着队伍一天天壮大,工具箱中再也不用带着扳手了。      “海关村”      到1993年,江门关区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已形成规模,大大满足了业务发展的需要。技术处自行设计开发了江门海关捐赠物资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征税管理系统等多项独立实用的电脑程序。其中1988年自行开发的《PDP-11/73计算机应用系统》被海关总署评定为海关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江门海关第一套自主开发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包含9个项目,涉及海关统计、旅检、查私、货运监管和财务管理等主要业务。江门海关实现了计算机管理从无到有的突破,能为企业提供简单、方便和快捷的通关服务。   蔡雄保从此和软件打上了交道。   开发出的应用程序只能独立使用,很多数据资源无法实现共享,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为此,海关总署从1983年起立项开发大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