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琴音色探美
古琴音色探美-音乐论文
古琴音色探美
马维衡[1]
白宁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漫长历史中,历代先贤们创造了无数光辉而灿烂的文明。这些灿若繁星的文明,不仅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乐器也同样源远流长。迄今为止,历代先贤为我们创造了六十余种乐器。这些乐器可分为吹奏乐器、弹拨乐器、打击乐器和拉弦乐器四类。吹奏乐器典型的有笙、箫、管、笛;弹拨乐器有古琴、古筝、三弦、琵琶;打击乐器有鼓、磬、钟、锣;拉弦乐器有二胡、京胡、板胡、马头琴。这些乐器因造型各异和制作材料的不同,音色也各具特色。如吹奏乐器中的箫,其音色柔和深沉,在清风朗月的竹林间吹奏,似游丝随风飘荡的音,给人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之感,其低沉的音色最能抒发人温柔哀婉、抑郁缠绵的内心情感,具有浓厚的文人情调。琵琶的音色清澈明亮,极富颗粒性(颗粒性是指弹奏一个长音时,它的音不是连绵的一个长音,而是由很多个小短音连成的,就像一个个小圆珠连成一个长串),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琵琶的音色特点。二胡的音色具有柔美抒情的特点,而古筝音色清丽委婉,笛子音色清越脆亮,皆各具其鲜明的特点。在众多乐器中,能兼众乐器声音之优,且最具审美价值和争议性的乐器,只有古琴。古琴是我国历史最为久远的弹拨乐器,其音域之博大宽广,音色之深沉宁静,能令听者久久不能忘怀;其清幽淡远,雅正平和的音乐特色,能写景、抒情、诗化,被历代文人士夫尊为“华夏正音”。
在中国所有的乐器中,几乎没有像古琴那样具备一套完整的音色审美准则。早在六朝时期的麴瞻就古琴的散音、泛音、按音提出了较早的音色美学要求。南宋嘉定年间的琴家刘籍在《琴议篇》中提出了“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迥幽奇、余韵曲折、立声孤秀”[2]作为琴德的标准。有关于古琴音色记载的文字,历代均有点滴。有些见于琴文专集的琴书、琴谱中,有些散见于零星的诗词杂记里。而较为系统和有条理阐述古琴音色的审美以及审美准则判断的琴论文章,则是明代冷谦的《琴声十六法》、《琴有九德》和明代徐上灜的《溪山琴况》。
冷谦,字启敬,元末明初人,道号龙阳子,今浙江杭州人,现存记载仅见其从事音乐、绘画之事。《明史·乐志》载,吴元年(1364),明太祖置太常司,其属有协律郎等官,元末有冷谦者,知音,善鼓琴,曾著《太古遗音》琴谱一卷。[3]由此可见,冷谦是明初很有影响的古琴家。他在所著《太古遗音》一书中提出,一张好的古琴要具备“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九种审美标准。《太古遗音·琴有九德》篇中写到:
“一曰奇。谓轻、松、脆、滑者,乃可称奇。盖称者其材轻松者,始而求声透,九(久)年之材也。脆者,只(质)紧而木声清长,裂文(纹)断断,老桐之材也。滑者只(质)泽声润,近水之材也。
二曰古。谓淳淡中有金石韵,盖绿桐之所产得地而然也。有淳淡声而无金石韵,则近乎浊;有金石韵而无淳淡声,则止乎清。二者备乃谓之古。
三曰透。谓岁籥绵远,胶膝干匮,发越响亮,而不咽塞。
四曰静。谓无(先文)“先”和“反文”左右合起来一个字飒以乱正声。
五曰润。谓发声不燥,韵长不绝,清远可爱。
六曰圆。谓声韵浑然,而不破散。
七曰清。谓发声犹风中铎。
八曰匀。谓七弦俱清圆,而无三实四虚之病。
九曰芳。谓愈弹而声愈出,而无弹久声乏之病。”[4]
冷谦的《琴有九德》之说,为古琴音色的审美提供了一整套丰富而深邃的美学标准和思想见解,构成了古琴音色的美学主体,集中反映了古琴音色美学的思想。文中每个副标题的解说是否是冷谦所作,或为后人补充,暂不得其解,但所解与主题有相违的情况。如根据琴材的轻、松、脆、滑和漆胎的各种断纹,以及生长在水边年久的桐木制成古琴后,经过岁月的流逝,其漆胎和胶合之处皆干透,琴音变得清越响亮而不咽塞归纳为奇和透的审美范围,确有附会曲解之意。为此杨宗稷先生在他所著《琴学丛书》中说:“九德当论声,不当论材”。[1]近年来也多有琴人为九德作解,但大多未能解说其详。我今根据多年的斫琴经验及对传世古琴音色的研究,作此《古琴音色探美》一文,仅供方家参考斧正。
奇:相对于正常、平庸或一般。唐人皇甫湜在《答李生弟二书》中说:“夫谓之奇,则非正矣,然亦无份于正也。谓之奇,即非常矣,非常者:谓不如常,乃出常,无伤于正而出于常,虽尚之亦可也。”[2]钟嵘在《诗品》中谓奇为崭新、独创。古人亦有以奇评论人的,如评曹植:“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谥古今,卓尔不群。”
以人的嗓音为例,在我国十多亿人口中,每个人的嗓音都不相同,基本都很平常普通,但有少部分人的嗓音却很突出,如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赵忠祥的嗓音朴实无华,圆润有味,虽表面清淡,但感情充沛。歌唱家郭兰英的嗓音吐字清亮,明丽甜润。相声表演艺术家候宝林的嗓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