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术发展学术批评和社会公平正义
学术发展学术批评和社会公平正义
[内容摘要]陈寅恪、王宗炎、郑天挺三位先生的三句话从不同角度谈到了学术问题:一是学术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二是独立思考和学术批评是学术繁荣的必由之路;三是学者应该有社会担当,社会的公平正义应该成为学者的当然追求。
[关键词]学术发展;学术批评;社会正义。
[作者简介]王庆,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语言历史文化研究。
最近读书,有三个人的话印象最深,很值得写下来跟大家共享。首先是陈寅恪先生的话:“中国人当可为世界之富商。然若冀中国人以学问美术等之造诣胜人,则决难必也。”第二是王宗炎先生所说的话:“我的习惯是暗中摸索,独立思考。我是天生的怀疑者,从不囿于一家一派,觉得语言学界不应该有个教皇。”第三是郑天挺(毅生)先生所说的话:“十九年奉命为浙江县长考试委员,皆矢公失慎,恐堕祖德。”笔者觉得,三位先生的话都跟学术有联系,重温这些话语或许会对我们当下思考中国的学术有一些启发。
一、经济与学术之辨: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带来学术的繁荣
陈寅恪先生的话,是1919年12月14日他在哈佛大学留学时对好友吴宓所说,留存于吴宓先生的《雨僧日记》。陈先生的话有较长的上下文,现在把这段话比较完整地抄在下面:
中国之哲学美术,远不如希腊。不特科学为逊泰西也。但中国古人,素擅长政治及实践伦理学。与罗马人最相似。其言道德,惟重实用,不究虚理。其长处短处均在此。长处即修齐治平之旨;短处即事实之利害得失,观察过明,而乏精深远大之思。故昔则士子群习八股,以得功名富贵。而学德之士,终属极少数。今则凡留学生,皆学工程实业,其希慕富贵,不肯用力学问之意则一。而不知实业以科学为根本,不揣其本,而治其末,充其极,只成下等之工匠。境遇学理,略有变迁,则其技不复能用。所谓实用者,乃适成为最不实用。至若天理人事之学,精深博奥者,亘万古、横九亥,而不变。凡时凡地,均可用之。而救国经世,尤必以精神之学问为根基。乃吾国留学生不知研究,而鄙弃之。不自伤其愚陋。皆由偏重实??积习未改之故。此后若中国之实业发达,生计优裕,财源浚辟,则中国人经商营业之长技可得其用。而中国人,当可为世界之富商。然若冀中国人以学问美术等之造诣胜人,则决难必也……夫国家如个人然。苟其性专重实事,则处世一切必周备,而研究人群中关系之学必发达。故中国孔孟之教,悉人事之学。而佛教则未能大行于中国。尤有说者,专趋实用者则乏远虑,利己营私,而难以团结、谋长久之公益。即人事一方,亦有不足。今人误谓中国过重虚理,专谋以功利机械之事输入,而不图精神之救药,势必至人欲横流。道义沦丧,即求其输诚爱国且不能得。西国前史,陈迹昭著,可为此鉴也。
如果用比较通俗的话将陈寅恪先生的主旨概述一下,就是:中国人“惟重实用,不究虚理”,这样国家的实业便容易发达,经济容易腾飞,所以中国可以成为世界的富商,但要希望中国人以学术、艺术的造诣胜人,却极难做到。这是陈寅恪先生九十多年前的认识;而观察九十年后中国,从经济领域和学术界的实情来看,不幸让陈先生言中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注重发展经济,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种媒体频繁使用此语)。有资料说,现在我们甚至超过了欧盟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每每自夸于经济的发展,然而我国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地位如何呢?起码(保守地说),远没有经济的成就那样耀眼。其实,我国的学术在国际上还是比较落后的,学术风气之坏更令世人瞠目。
早在2000年,李慎之先生就曾撰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论作为思想家的陈寅恪》,也引述了陈寅恪先生的这段话。李慎之先生说:“(陈先生)这些话是八十年前讲的,然而移用于今日,可谓毫厘勿失,也许更有甚焉。八十年来,中国人所担心的好像总是怕发展不了经济,深怕中了斯大林的话。叫做‘落后就会挨打’。然而陈先生偏说:‘此后若中国之实业发达,生计优裕,财源浚辟,则中国人经商营业之长技可得其用,而中国人当可为世界之富商。’陈寅恪的这些话都可以说是有先见之明,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人有同样的预见。现在,中国的经济有了些发展,中国人计算的又是GDP的总值如何?增长率如何?什么时候总量可以赶上,什么时候人均可以赶上先进国家?再过一个世纪能否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然而不知道那个时候,即使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达到了,要取得世界各国的尊敬,更重要的是文化的力量,或者如陈寅恪所说‘以学问美术等之造诣胜人’。然而在他看来,这却是‘决难必也’。”
现在,离开李慎之先生的话也已经十年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比十年前更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我国的学术成就似乎没有多少进步,学术风气和学术生态环境却比十年前更坏了。我们时常听到有人说:经济是学术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学术才可以发展。我们觉得,这话有一点儿道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