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之后文学理论知识图景与知识生产.docVIP

理论之后文学理论知识图景与知识生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论之后文学理论知识图景与知识生产

理论之后文学理论知识图景与知识生产   摘要:“后理论”是新世纪人文科学研究面临的一种文化语境,也是关乎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某种程度上决定其知识生产的路径与转向。“后理论”代表了一个思想生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的理论价值转向的到来,为文学理论知识图景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改变了文学理论的知识面貌、知识范式与理论表征,也促使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更加注重以多样化的形态面向文化政治与公共领域,更加突出反思性与思想生产的深度整和,以及在价值定向与价值选择方面的高度自觉。   关键词:后理论;知识图景;知识生产;文学理论   中图分类号: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12)02-0011-08   收稿日期:2011-10-12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1ZDll3)   作者简介:李西建,男,陕西大荔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贺卫东,男,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牛。   “后理论”命题的提出已有多年,这是进入新世纪后经西方理论家的鼓噪,又一次移入中国的一个重要学术话语。然而,与以往西方批评形态及研究模式的移植有所不同,“后理论”话语的提出更具全球性与根本性,它带有某种程度的价值定位与方向选择等方面的展望与规定。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After Theory)的出版,到拉曼?塞尔登等在《当代文学理论导读》一书中对“后理论”现象的专题介绍,①再到国内学界对该命题的持续关注与探讨,②种种迹象表明,文学理论在历经后现代主义大潮的冲击与“理论终结论”的影响后,是否已经无可挽回地进入了一个衰落的状态,其发展的前景与出路何在?人们是否还可以继续预测理论终结后文学理论的走向与这一境况下的知识生产等等,这实际已成为国内理论界高度关注与深入思考的一个焦点性问题。正是基于如上背景,本文力图进一步分析“后理论时代”的文化场域与文学理论的知识景观,并对这一背景下文艺理论的知识生产作尝试性的探讨。   一、“后理论”及其文化场域   依国内学界的看法,詹明信是最早发出理论终结“讣告”的预言家。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在《德国批评传统》一文中,他曾不无惋惜地慨叹:“今天在理论上有所发现的英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了,其标志是下述的事件:巴特、拉康和雅各布森的死;马尔库塞的去世;阿尔都塞的沉默;尼柯、布朗特日和贝歇的自杀为标志的‘第一代’法兰克福学派的终结;甚至还有更老一代的学者如萨特的谢世等。所有这些事件都从不同的角度表明,结构主义的有所发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不能再指望能够在语言的领域里找到堪与60年代的地震图标转移或结构主义诞生所引起的震动相比拟的任何新发现。”进入新世纪后,伊格尔顿以《理论之后》的出版,宣告了一个理论时代的终结和对一种新理论到来的期待。他不无悲观地指出:“文化理论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拉康、列维一斯特劳斯、阿尔都塞、巴特、福柯开创性的著作距今已有数十年之久了。威廉斯、伊丽格瑞、布尔迪厄、克里斯蒂娃、德里达、西苏、哈贝马斯、杰姆逊和萨义德等人早先开拓性的著述也有数十年了。这以后并没有很多可与这些奠基者的雄心和独创性媲美的著作问世。他们中的一些人此后遭遇了不测。命运使巴特在巴黎的一辆洗衣行的车下命丧黄泉,福柯因艾滋病而备受痛苦,送走了拉康、威廉斯和布尔迪厄,阿尔都塞因弑妻被罚而关进了精神病院。看来,上帝并不是一个结构主义者。”伊格尔顿预言的依据是,一代思想家的纷纷离去与新的理论思想的空缺及贫乏。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近由拉曼?塞尔登等学者编撰的《当代文学理论导读》一书的结论中,作者以“后理论”命名,进一步探讨了这一概念所包含的问题I生。该著作认为,新千年开端的一些著述奏响了新的调子,一个新的“理论的终结”,或者说得模糊一点,一个“后理论”(After-or Post-Theory)转向的时代开始了。①且不论我们能不能有意义地进入“后理论”,我们最终发现,这一预告更像是在复位方向,而不像一个戏剧性的启示录。对许多人来说,来到“后理论”似乎意味着从文化研究与后现代主义控制的时代走出来。在这种情形下,文化研究或者说更一般意义上对文化文本(包括文学文本吗?)的研究以及当代的种种理论都处于视野之外。这种对最近的过去的弃绝是令人惊异的。难道这个时代有太多错误的构思吗?难道这类弃绝的术语不应该更仔细地思索吗?难道现在的任务中没有一项要重新承担起对文学和文化以及对当代的理论化,以便更完整地理解这些转型的或者说另一种思路的术语吗?拉曼?塞尔登等人的思考,揭示了“后理论”时代所隐含的两个重大问题域,其一是我们如何对待“文化理论”与“后现代主义”的思想遗产,其二是理论之后的出路何在,我们是否需要理论以及需要什么样的理论等。而要对这些问题做出解答,则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