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他者论人文学词源意义及其学理品性.docVIP

科学他者论人文学词源意义及其学理品性.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学他者论人文学词源意义及其学理品性

科学他者论人文学词源意义及其学理品性   摘要:国内外学者多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对举讨论人文科学的逻辑,这种思路有助于将人文科学从自然科学中解放出来,但也存在着以科学反观人文的局限。人文学的研讨还可以从人文学的词源入手,揭示人文学的精神气质。人文有自己的品性,人文学的辟性、史性与超越性用于连的理论表述是:智慧,科学的他者。      关键词:人文学;智慧;学理;圣人无意      中图分类号:C0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2         基金项目: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项目“人文学中心建设”子项目(GDUFS2112040);广东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11JGXMMS24);人文学原理创新团队项目      作者简介:李亚旭(1978),男,广东揭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肇庆学院文学院讲师。      有学者认为:“‘人文科学’在今天的中国,还不是一个十分清晰的概念。”[1](P2)笔者认为,“人文学”概念的模糊源于人文学的研究视角受制于科学的语境。正如关子伊所言:“近世西方人文科学学者迟迟未能就学科的总体名称达成一致的共识,而得先后尝试自不同的切入点缔造不同的术语去和‘自然科学’这一基本上一致的术语对应这一情况,充分反映了西方人文科学在自然科学笼罩下寻求自我定位这路途是如何崎岖。”[2](P9)以科学为知识资源的人文阐释,从起点处就落入了科学的“陷阱”。    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的智慧理论、栾栋的人文互根思想对当代人文学建设颇有启发。于连认为,人类思想史只看到哲学,遗忘了智慧。他说:“智慧漫不经心地告诉我们说:我们可以没有真理(只要顺天应人就行)。对事物,我们甚至于可以什么也不说(因为只要一说,就会阻碍事物有节律的发展过程)。而且,首先要提防的,就是观念(‘意’),因为观念不仅会让人远离事物,而且会让思想变得固定,变得合理化,同时也就让思想永远变得偏颇,让精神丧失了不受约束的自由。”[3](P23)于连认为,智慧是哲学的他者。实际上,亚里士多德曾经探究过实践智慧,但他把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也就是说,西方哲学从巴门尼德将“意见”从真理排斥出去以后,智慧就逐渐被遮蔽。于连重新开启“智慧”的视角,对人文学的研究颇有启发。当代学者栾栋从人文互根的道学韵律阐发人文内涵,这种理论视野超越了人文与科学对立的二元思维模式,也有助于我们探究人文学的体性。我们以于连和栾栋的人文思想为?栝,回归人文学的词源意义,力图揭示人文学的学科品格,从而为人文学建设提供新的思路。   一、人―文―学词源:互动的人文学体性    人文学由人―文―学构成,需从学科的缘始处入手。学,当代教科书释义为逻各斯。现代西方学术倾向于将逻各斯理解为理性、根据、关系、定义,西学东渐后,中国学者接受了西方学术的这种传统,论“学”只看到“学”的理性意义,忽视了“学”的中国智慧。当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回归古希腊“逻各斯”词源,试图揭示“学”的现象学内涵,开启了“学”的前学科体性。古希腊的“学”与中国传统“学”的智慧遥相呼应,体现的是人―文―学缘构性的互动特点。    海德格尔认为,古希腊“逻各斯”的基本含义是话语。海德格尔说:“逻各斯作为话语,毋宁说恰恰在于:把言谈之时‘话题’所及的东西公开出来。……逻各斯是让人看某种东西,??人看话语所谈及的东西,而这个看是对言谈者(中间人)来说的,也是从相互交谈的人们来说的。话语让人从某某方面来看,让人从话题所及的东西本身方面来看。”[4](P38)“使……公开”是海德格尔惯用的主语缺失的表述结构,谁使什么公开?熟悉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哲学的学者会回答:此在使在世界中的领会公开。有所遮蔽才有公开。常人被抛,沉沦是遮蔽。此在领会,言谈就是将“所领会得到的”公开。因此,逻各斯从源始处就与此在的“在世”相互依存,这就颠覆了逻各斯作为真理的超越性与客观性。从哲学史看,海德格尔对逻各斯的现象学阐释是回归了辩证法的希腊词源。辩证法即是以谈话寻求真理的方法。范明生先生在《古希腊罗马美学》中论及苏格拉底“理智助产术”说:“这种理智助产术,具体讲来,就是通过双方回答、辩论寻求普遍的定义,循此以探求真理的方法。”[5])P219)可见,逻各斯并非凌空蹈虚于生活世界的形式推演,逻各斯扎根于生活世界,是生活世界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所达成的共同理解。    逻各斯的词源意义与美国学者库恩的范式理论可以互观。库恩认为,常规科学在形成之前有一个非常规科学的争论过程。个人或集体所做的论述,如果“它们的成就空前地吸引一些坚定的拥护者,使他们脱离科学活动的其他竞争模式。同时,这些成就又足以无限制地为重新组成的一批实践者留下有待解决的种种问题。”[6](P9)可见,常规科学的范式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