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呐鸥上海租界书写源泉探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呐鸥上海租界书写源泉探微

刘呐鸥上海租界书写源泉探微    摘 要:上海因着它的中心地位,在国内成为南北关系焦点,在洲际成为东西关系焦点。中国新感觉派鼻祖刘呐鸥在奢靡的租界生活中异军突起,他的小说创作有深刻的都市烙印。因此,本文将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探讨刘呐鸥上海租界书写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上海租界;刘呐鸥;源泉探微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上海,因着它的中心地位,在国内成为南北关系焦点,在洲际成为东西关系焦点”[1]。她是冒险者的“乐园”、殖民者的“天堂”,这个“东方巴黎”的神奇崛起使人们领略了都市的魔力,它集东方的神秘与西方的繁华于一身。伴随着殖民化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都市生成了一种屈辱的繁荣,中国传统的乡村封闭性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从社会结构到人的文化心理的开放和扭曲,中国的新感觉派首次以审美的眼光去打量这个都市,开创都市书写的先河,使小说与都市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新感觉派的鼻祖刘呐鸥正是在此时登上了文坛,书写着异样的上海,他曾经说过:“文艺是时代的反映,好的作品总要把时代的色彩和空气描出来的”[2]。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描写租界上海的特质,把活动于上海人物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他的作品最能反映当时租界人的孤独。    刘呐鸥(1905~1940)出生在台湾省台南县,后转入日本就学,1926年到上海插读震旦大学法文特别班,结识了戴望舒、施蛰存等人。他创办“第一线书店”,并发行同人杂志《无轨列车》(1928年);编译日本小说集《色情文化》(1928年),出版个人小说集《都市风景线》(1930);1929年9月与施蛰存等人创办水沫书店并发行《新文艺》。他将日本新感觉派引入中国,并且通过翻译、创作、出版杂志书籍等方式加深人们对新感觉派的了解和兴趣,使更多的作家加入到新感觉的写作队伍中,促进了中国新感觉派的发展和成熟。特殊的人生经历成就了他的小说创作,施蛰存就曾说过刘呐鸥是“三分之一的上海人,三分之一的日本人,还有三分之一的台湾人”[3]。虽然他的生命短暂,但是他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却是不可忽视的。他不像新文学作家那样,从小??受古典文学的熏陶,培养深厚的国学根底,他的游学经历使他深受欧风美雨的侵染,异域文化的感染使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深的隔阂,再加上上海在租界的影响下形成的畸形繁荣,都给刘呐鸥以感官的刺激,使他把这一切付诸笔端。    早在刘呐鸥小说创作之初,就曾一度受到人们的关注,褒贬不一,有些从小说的社会意义、反映社会的现状及影响等方面,对作品提出了批评;也有些从文学本身阐释的内涵出发,给予了好评。时过境迁,新感觉派作家刘呐鸥的小说创作终于成为封存于历史图书和时代文化的一个历史个案,成为评论家手下众说纷纭的概念。八十年代,严家炎先生对新感觉派的价值挖掘使这一流派浮出水面,与此同时刘呐鸥的小说创作也被重新提及。九十年代以来对刘呐鸥的研究更加深入,有的从文化角度进入(如李欧梵、李今、吴福辉、李永东等),有的进行文本研究(如许道明、黄献文等),还有对刘呐鸥作品及生平史料的收集整理(如康来新、彭小妍等)。鉴于以上的研究现状,本文将以租界上海为背景分析刘呐鸥上海书写的源泉。    刘呐鸥的小说是租界上海特定的产物。他们的生命体验在某种程度上是刘呐鸥的在上海的精神感悟。上海租界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西碰撞中成就了上海都市,使它成为世界五大国际性都市之一,带有近代资本主义特征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人的文化心理受到巨大的打击,艺术作品的精神状态是周边环境总和决定的,文化环境决定着作品的表述方式。人们受着外来思潮的影响,西方从尼采的上帝死了,到叔本华的“人生即痛苦”,再到海德格尔的“此在即烦”,萨特的“他人即地狱”,人在创造世界的同时自身就有无所依傍的孤独感,正如尼采曾预言,随着上帝之死,虚无、虚无主义的胜利将构成未来世界的历史。刘呐鸥是个敏感的人,他能嗅到租界上海外来思潮的气息,于是充斥在刘呐鸥作品中的多是物质文明的糜烂,是人生活在都市中的精神空虚与痛苦。    外在气候的影响下主体自我必然有一种本能的反映。由于上海租界特殊的殖民地位,租界人思想的虚无感就会扩大化,于是他们只注重当前的存在,尽情的狂欢。这种殖民体验来自于作家本身日益增长的民族意识,但是他们又无力改变现状,只有活在当下书写孤独、异化的人们。刘呐鸥总是注重表现个体的心灵,在个体的精神中发现特殊的时代语境。同时他也大胆的描写都市中沉醉的个体,与五四启蒙所提倡的“人的解放”有某种精神上的相通,刘呐鸥小说的描写深入人性,写出灵魂的深处,从深刻的自省出发,表现了光怪陆离的现实社会的人性的孤独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租界上海是消费的,享乐的,同时也表现了人性的狂欢与寂寞。    刘呐鸥短暂的一生辗转三地,台湾和日本只是他人生的驿站,而租界上海则是他心灵的栖息之地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