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需求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需求分析

三、供给的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调整时间长短 生产成本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产品的生产周期长短 四、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衡量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敏感程度)。 弧收入弹性是计算两个收入水平之间收入弹性的一种方法,用中点公式表示: 四、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点收入弹性衡量的是需求函数上某一个具体点上的需求对收入的反应程度。 -需求量对收入的偏导数; -收入I水平的需求量; -收入水平。 四、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的解释及商品分类 正常品与低档品:EI0的商品为正常品,需求量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化; EI0的商品为低档品(猪肉、豆类食品、公共交通) ,需求量与收入呈反方向变化; 必需品与奢侈品:当收入弹性为正值时,0EI1(缺乏弹性)的商品为必需品,需求量受收入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 EI1(富于弹性)的商品为奢侈品,需求量变化大于收入变化 EI=1,收入单位弹性; EI=0,收入无弹性(食盐)。 四、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的应用与决策 1、对于经济活动的预测以及它对特定产品或行业的影响非常重要(商业或经济周期的变化对不同收入弹性行业的绩效影响不同); 2、对制定产品营销战略非常有用(目标群体确定、广告投放)。 五、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衡量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化对于它的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互补品)变化的反应程度。 交叉价格弧弹性是一种计算两个价格水平间交叉弹性的方法,用中点公式表示: 五、需求的交叉弹性 交叉价格点弹性可表示为: -商品X需求量对商品Y价格的偏导数; -当商品Y的价格等于PY时商品X的需求量; -商品Y的价格。 五、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的解释及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 替代品:若EXY0,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即以商品可以用来代替另外一种商品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Y价格增加会导致X需求量的增加。(黄油与人造黄油、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互补品:若EXY0,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即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Y价格增加会导致X需求量的减少 。(眼镜框与镜片、汽车与轮胎、录音机与磁带) 若EXY0,两种商品之间独立无关。(茶叶和食盐) 五、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的应用 帮助企业制定价格策略 产品开发应避免产品的相互替代 多种经营 部门与行业的划分 六、其它弹性 需求的广告弹性 广告弹性衡量的是销售量对广告支出变化的反应程度,它是由销售量变化的百分比与广告支出变化的百分比的比率来计算的。 广告弹性系数越大,销售量对广告预算变化的反应越敏感。 广告费用最佳投入原则 六、其它弹性 需求的广告弹性 企业可以利用 检查其广告预算是太大还是太小,上式说明当需求对广告非常敏感或者需求价格弹性很小时,企业应该加大广告的投入力度。 广告弹性指标可以帮助广告或营销经理确定与价格促销、产品展示及包装支出有关的适当水平的广告支出。 七、需求弹性的综合效应 两个或两个以上影响需求的因素同时变化对需求量的综合影响 假设某厂商在下一个时期提高其产品价格并预期下个时期消费者的收入也会变化。广告支出和竞争者价格等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保持不变。 根据价格弹性公式, 根据收入弹性公式, 假设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独立的而且是可加的,那么下一期的需求量( Q2)将等于当期的需求量( Q1)加上由价格和收入增加造成的需求量变化: 精工公司正在计划来年将其手表价格提高10%。经济预测家们预计同期实际可支配个人收入将增长6%。依据以往的经验,需求的价格弹性估计大约为- 1.3,收入弹性估计为2.0。假设这些弹性在价格和收入的预期变化范围内保持不变。精工现在每年销售手表200万只。确定明年的预测需求(假设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百分比变化是独立的而且是可加的)。 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预测明年手表的需求为1 9 8万只。在这个实例中,家庭收入预期增长的正效应不足以抵销价格上涨带来的需求量的下降。 案例分析:日本人“鬼”在哪里? 1987年,福建省某机械厂进口一套设备。据调查,当时有6个国家能够生产这种设备,价格在800-1200万美元。该厂首先找到日本一家企业谈判,开价800万,争取1000万成交。岂知,第一次谈判,日商就满口答应,并表示可以立即签合同。厂长心里打鼓:“日本人这么好说话?其中必定有鬼!”但想来想去,货真价实,无可挑剔,便拍板敲定。 设备到货使用一年后,许多易损零部件需要更换,厂商便请日商按合同供货。日商表示可以但价格提高一倍(合同未规定日后供应零件价格)。厂长心想这是敲竹杠,便设法向其他生产同类设备的国家购买,但由于不配套,最后被迫以高价向日商购买。几年下来,这比当初花1200万美元还要贵。 请用弹性理论对此案例进行解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