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华文化限时训练检测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六) 我们的中华文化 (限时:45分钟) (对应活页卷第327页) 一、选择题 1.(2017·山东寿光质检)键盘时代,“提笔忘字” 现象屡见不鲜,一些生编硬造的网络语言美感荡然无存。拯救汉字、唤起全民对汉字的关注与重视成为许多人的共识。这是因为(  ) ①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汉字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汉字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④发掘汉字之美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D [说法错误,因为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故排除;文化传播的手段是文化传媒,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物质载体,故说法错误;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拯救汉字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故正确。] 2.(2017·汉中模拟)筷子,古称箸,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发明创造,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历史。中国传统的礼仪习俗,使得人们在用筷子品尝珍馐美味之时,还得承担一份严格的道义责任。就考古学而言,成千上万种箸文物,可谓洋洋大观,通过小小的筷子,人们可以解读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景。由此可见(  ) ①箸文化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箸文化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 ③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④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箸文物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正确;说法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夸大了箸文化的作用。] 3.(2017·辽宁省锦州市高三第二次模拟)“中国智慧自成语境”。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材料体现了(  ) 【导学号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A[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主旨。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故①符合题意;大量成语表达着中国价值观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故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4.(2017·湖南省郴州质检)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C[材料描述中华文明无处不在,这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符合题意;美国最高法院大楼的纪念碑上有中国的孔子,这说明中华文化也能够为世界人民共同享用,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描述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②不选;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④排除。] 5.(2017·唐山模拟)随着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加深,中国春节正在慢慢地向世界性节日演变。2017年中国春节前后,世界上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举行“欢乐春节”活动。如今,全球至少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春节走红海外(  ) ①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②体现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姿态接受外来文化 ③说明中国文化引领世界文化潮流 ④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D[全球至少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把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这源于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增强,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④正确;②说法错误,我们应吸收外来优秀文化;③材料未体现。] 6.(2017·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出门在外,最难改的是乡音,最亲切的是方言。方言被称作我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方言却日渐式微,流失严重。一些人士和地方疾呼保护方言刻不容缓。这是因为方言(  ) 【导学号 ①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②运用广泛,是文化传播交流的工具 ③因时而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④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方言魅力独特,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要保护方言,正确;方言运用并不广泛,不选;方言日渐式微,说明方言并没有因时而变,不选;方言绚丽多彩,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要保护方言,正确。] 7.(2018·湖北省武汉市高三调研)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方言迥异有“十里不同音”之说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