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麦田里守望者》语言风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麦田里守望者》语言风格

浅谈《麦田里守望者》语言风格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D.J.塞林格在20世纪50年代的优秀作品。这位风格独特的艺术天才,在这部作品中,通过使用大量的粗俗语、诅咒语以及俚语等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反映时代特征。本文分析了该作品极具张力的语言风格,探讨了作品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语言风格 诅咒语 粗俗语 俚语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021-02      “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语言是文学风格最重要的外在标志。美国作家塞林格久负盛名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以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独特的语言风格,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少年的迷惘情绪,提出了严峻的社会和价值观念问题。正如评论家路德昆斯特所说:“塞林格语言的运用的确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最令人瞩目的品质之一。要想领略塞林格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艺术魅力,就必须分析它的语言特点。”本文将从诅咒语、俚语等方面分析该作品的语言风格,探讨小说的成功之处。   《麦田里的守望者》描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16岁青年霍尔顿#8226;考尔菲德在纽约三天的流浪生活和各种经历。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成人世界的虚伪面目和欺骗行径。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有四门功课不及格,又不愿发奋读书,因而被他在读的潘西中学开除,这也是他第四次被学校开除,他不愿在父母得到通知之前回家,只好先在旅馆住下,在纽约街头游荡,整部作品就是描写他两天两夜的经历以及他在这一时间的心灵感受与心路历程。   语言是时代的记录者。《麦田里的守望者》不仅成功地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状况和美国青年的精神状态,还准确生动地记述了当时美国青年的语言习惯。美国评论者唐纳德#8226;P.科斯特洛说:“我们可以看出,《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语言是对非正式的、口语化的美国青少年语言习惯的艺术展现。具有典型和平凡的特征,又有个性色彩;它粗俗、俚语化并缺乏准确性,具有模仿痕迹,又不失创造性。”霍尔顿喜欢用诅咒语,如“damn(他妈的)”、“hell(混账)”,并且常常运用夸张和重复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大大地渲染一番,也会出现一些不屑一顾、冷嘲热讽的语言。所有这些都真实、准确地再现了主人公的玩世不恭、心理失衡的中产阶级子弟语言风格。小说语言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诅咒语在文中频繁出现   霍尔顿满口都是“damn”、“goddamn”(他妈的)、“hell”(该死的),例如,“我抽了他妈的太多的烟”,“我把他妈的那些包放到车站”,“该死”,在这篇文章里这样的语言随处可见,不胜枚举,即使是说他自己喜爱的事物时,霍尔顿也不离开这些污言秽语,比如,当他提到他非常喜爱的红色鸭舌帽时,他用“goddamn hunting cap”,称自己的行李是“my goddamn bags”等。除此以外,主人公还常用“bastard”、“sonvabitch”等脏话。   《麦田里的守望者》总字数为约7.3万字。在主人公霍尔顿的叙述中,诅咒语、粗俗语频繁出现,共有796个。这些词的出现频率如下表:   这些语言的频繁出现准确地反映出:一方面,霍尔顿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并沾染上了一些社会陋习,如吸烟、喝酒与讲粗话;另一方面,他感觉环境压抑,他在用这些粗话表达对社会的不满,宣泄内心的积怨。他鄙视“假模假式”的成人社会,到处充斥着人们对权力、对金钱的追逐,人与人之间感情疏离冷漠。他不想“上大学、坐办公室、挣大钱、打高尔夫球、买汽车、喝马提尼酒、摆臭架子”。霍尔顿正是通过粗言秽语把他对社会的厌恶表达出来,以解心中的怨气。   二 文中使用了大量的俚语   霍尔顿还大量地使用了“old”(老的)一词,如,他称他的妹妹为“old Phobe”;称那个强行勒索、“他恨不得开枪打死六次的电梯工”为“old Maurice”,称他既同情又厌恶的历史教师为“old Spencer”。又如,“my old heart”、“the old hunting hat”等。霍尔顿具有一定的逆反心理,他思想求新,又有些玩世不恭,这些模糊的俚语既符合他的身份,又符合他的性格。   三 附着语在作品中的大量出现   附着语在作品中的大量出现,如“and all”、“or something”、“or anything”等。例如:“She won’t even talk anything.”(她甚至都不说话或者怎么样的);“I thought I was going to choke to death or something.”(我想我要窒息而死了等);“Th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