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药品GMP发展研究
银杏叶活性成分提取研究进展
杨四齐
(天津农学院 基础科学系 0810024126)
摘 要: 银杏树(Ginkgo biloba Linn.)又称为白果树、公孙树,属银杏科银杏属植物,原产我国,是当今地球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从中生代的白垩纪晚期至新生代第四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巨变,150余种银杏类植物几乎全部灭绝,唯独银杏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存活至今。综述银杏叶活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提取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对银杏叶活性成分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银杏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The extract research progress of Active ingredients of Ginkgo biloba
Abstract:Ginkgo (Ginkgo biloba Linn.),also know as fruit,maidenhair tree, Ginkgo is a genus Ginkgo Branch, originating in China,It is today one of the oldest trees on earth now. It is very tenacious vitality,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Mesozoic to Cenozoic Quaternary, Earths climate changed dramatically, More than 150 species of plants nearly all extinct ginkgo, but only ginkgo defeated has survived the harsh environment so far. Overview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Ginkgo biloba chemical composition, extraction of the latest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t active ingredients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method is discussed and analyzed.
Key words: Ginkgo biloba; active ingredients; extraction process; research progress
引言:银杏叶作为药用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早在宋朝我国民间就使用银杏叶治疗哮喘和支气管炎。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学者对银杏叶的化学成分、药用作用等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了银杏叶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清胆固醇及磷酯比例均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在治疗脑缺血、脑老化、老年痴呆症和糖尿病等方面有很好的疗效[1,2]。近10年来,由于合成药用和抗菌素的大量使用,对人类的健康造成较大的损害和潜在的威胁,因此整个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一股回归自然的绿色浪潮。银杏叶是近10年来国内外特别是德国、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家研究的热点。
1 银杏叶提取物及其制剂的质量研究进展银杏叶中的化学成分很复杂,根据文报道,已从银杏叶中发现160多种化成分,且在不断地发现新的成分[3]。银杏叶主要的生理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银萜内酯,此外还有有机酸、烷基酚和烷基甾体化合物及微量元素等。
黄酮苷类 近年来对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多采用酸水解后HPLC测定其中主要苷元的含量。最近,杨天鸣等报道了在含KBr的盐酸介质中,以KBrO3标准液为滴定 剂,用示波滴 定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总黄酮的含量(以芦丁计),方法简单方便,快速准确,与分光光 度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99%置信度)。刘志敏等运用最新发展起来的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成功地分离了黄酮类化合物,为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开辟了一 条新的途径。细胞和组织培养合成法 银杏黄酮类化合物以及萜类内酯主要存在于银杏叶片和根皮中 ,其含量较低,易受地域、季节、气候及植株性别限制而发生较大的含量变化,且银杏总体 资源十分有限,叶的采收具有季节性。继1991年Carrier等首次肯定了银杏组织培养物中有 银杏内酯存在后,陆续已有较多成功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孙天恩等[14]利用发根 农杆菌的 Ri质粒转化成功银杏叶的发根,其中银杏内酯的含量比较接近叶片,而银杏黄酮的含量则偏 低。但银杏发根具有生长速度快、有克隆性、遗传性稳定、筛选方便,无环境污染等优点, 是继细胞培养后发展起来的又一新的培养系统,并已有有关专利公布。虽然目前商品化产生 银杏内酯还是以叶片提取为主,但利用组织法生产及发根培养技术的前景令人注目。高速逆流色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