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愁予《错误》意境美
郑愁予《错误》意境美
台湾现代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选入高中语文课本,就马上显现出不同于其它现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夜以继日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
这种“游子与思妇”的主题在中国传统诗词中历咏不衰。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中少妇本是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的,结果反而引起满腔的惆怅,思念起在外奔赴前程的丈夫来了。还有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闺中少妇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王昌龄和白居易将倚楼而望的思妇刻画得情态毕现,缠绵悱恻。而《错误》一诗,可说是继承了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它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望归人的执着的爱情,意境优美而深婉。因此,我们在读这样一首诗的时候把它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意境结合起来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诗人在诗中以特有的形象,展现了自己对爱的理解,以传统的意象搏动现代的心灵。首先,诗人精选了一个动人的意象: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莲花”的意象有圣洁,有清雅不群之意,也常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容颜。武元衡《赠道者》:“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写麻衣女道士来到越国的一条溪水边,走进一群穿着红色衣裳的浣纱女子中间,就象是开放在一片红色荷花中的一朵亭亭玉立的白莲。《错误》中的女子颜如莲花般滋润,情如莲花般清纯,却在期盼归人的悠久等待中打发掉无穷的寂寞与失望。“莲花”一开一落,说明季节、时光的轮回,一个女孩子的容颜,经得起??开几落呢?王昌龄在《闺怨》中把一个少妇思春,无可奈何的“怨”的形象全面展示了出来。红颜易老,青春几何,再漂亮的女孩子也是经不起时光折腾的。但在这里,除了“等”之外,毫无他法,诗人用了“莲花”这个意象,以开落暗示时光无情,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这女孩子还要等多久?她已经等了多久?她还要等下去吗?
紧接着诗中又写到:“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诗人在此,用了好几个意象: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城(小小的、寂寞的)、街道(接近黄昏,青石铺面,凄清之意透满心扉,城是空城,街道无人,典型的黄昏迷离,心寒乍起)、跫音(不响)、春帷(不揭)、窗扉(紧掩)。“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唯其相见之不易,故而离别之尤难;百花如何才能盛开?东风有力之时,等到东风力尽之后则百卉群芳,韶华同逝。而《错误》中“东风不来”则可以理解为:在女子的小小的世界里没有春天,更无相见。
“柳絮”在古典诗词中则总是传达诗人忧愁与伤感的情绪的。贺铸《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词人把自己没办法说清的闲愁闲恨比做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和满天的梅雨,或者说它们增添了自己无限的愁怀恨绪。“柳絮不飞”则把女子无法用语言诉说的伤感与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让诗歌笼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
“跫音不响”,“春帷不揭”表现了女子独守春闺的细节:不敢揭开窗前的帷幕,去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光。怕春色惹起自己的相思,也怕看不到情人再次失望。但又时刻留意着青石街道的“跫音”,凝神细听,希望能听到那熟悉的脚步声在自己的耳畔响起。但始终没有,于是只有日日等待。同时诗人又用了两个比喻含蓄深婉地写出了思妇的心,“我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我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她的心如江南的这座小城一样,封闭、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样落寞、孤单;也像三月不揭的春帷般幽闭;更像紧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闭了起来。虽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从这里我们完全可以感觉到刘方平《春怨》中“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句的内涵。
我们可以想见,一切都在死寂之时,突然出现“达达”的马蹄声,这静中之动,打破了所有的寂静,使寂静在动态中显得分外美丽,对心有所属的人来说。我们可以想见,女孩子此时的内心走向,那种兴奋与喜悦,那种难以遏制的激情,就在这马蹄声中全面爆发。心上人终于出现了,前面的春帷不揭,此时全揭;前面的窗扉紧闭,此时全张。作者在这里,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泻出来,把所有的残酷也倾泻出来。诗人没有写女孩子具体的表现,可在最后一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