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元金融下“双缺口”悖论研究
二元金融下“双缺口”悖论研究
摘要:自1990年开始,我国出现了国内储蓄过剩与以FDI为主的外资涌入并存的现象,与传统发展经济学中的“双缺口”理论相悖。对此,本文认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存在的“二元金融”,使得国内储蓄过剩,与此同时,以FDI为主的外资的涌入,出于“效率互补”,利用其配置资源的优势,弥补国内金融控制的缺陷,促进国内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
关键词:二元金融;储蓄过剩;FDI;效率互补
Abstract:There continues to exist both domestic save overplus and overseas investment inburst since 1990,which conflicts with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economics.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main reason is the dual finance system existing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to the market economy,which caused the domestic save overplus.At the same time,overseas investment such as FDI swarmed in. Proceeding from the complementary efficiency,making use of its advantage in resource collocation to making up the disadvantage of domestic financial control can accelerate the domestic save converting into investment.
Key Words:duality finance,save overplus,complementary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10)06-0003-04
一、引言
在传统的发展经济学中,关于外资的利用问题,有1969年由经济学家钱纳里和劳特斯特提出的“双缺口”理论,他们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引进外资主要用于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该理论为我国改革初期引进外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自1990年开始,我国的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储蓄沉积,并且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以FDI为主的外资却不停地涌入,显然,此现象与传统的“双缺口”理论相悖。因此,自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该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纷纷关注并对其背后的种种原因进行探讨。
李扬(1998)在对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的研究中试图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其认为不良资产的侵蚀和资本外流是主要因素。而国内储蓄过剩的现象引起了一些学者对国内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的研究(张天祀,1997;胥良,1998;王明华,2000;李栋文,2001;包群,阳小晓,赖明勇,2004)。他们认为,国内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储蓄――投资转化机制不健全,使得储蓄不能向投资有效地转化,主要???调,居民高储蓄是国内高储蓄的主要原因,而且在金融体系中,直接金融市场(股票市场、证券市场)发展滞后或者被扭曲,政府的干涉,使得金融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不相匹配,居民的金融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的形式流向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而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的产权同构性使得其贷款主要提供给国有企业,并且大部分贷款得不到有效利用,从而形成了银行的不良资产,而中小型的非国有企业却得不到贷款,外部融资困难。
至于以FDI为主的外资的涌入,不同的学者说法不一。Huang(2003)指出,国内金融体制的缺陷使得国内的资金不能得到有效利用,引进FDI,主要是用于弥补国内资金的短缺,缓解私营企业融资困难的局面。FDI是一种集多种要素于一体的“稀缺企业”(张军,2003),内资不能替代外资(江小涓,2000)。张军(2004)认为,外资以FDI的方式进入中国,主要是因为中国金融体制存在缺陷,FDI以实物的形式增加企业的资产存量以获取贷款。而李扬、殷剑峰(2005)提出国内外金融部门的“效率互补”假说,国内金融部门具有动员储蓄的优势而在配置资源方面却效率低下,国外金融部门恰好能够高效率地配置储蓄资源,引进外资主要是“效率互补”,促进国内资金的利用,维持国内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财政分权使得地方政府之间在争夺资源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张宴,2007),以“超国民待遇”竞相引资扭曲了国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