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掀开农业文明时期大汶口文化
掀开农业文明时期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继北辛文化发展而来,碳-14测定的绝对年代为6100~4600年,前后延续了大约1500年的时间。大汶口文化是因1959年泰安大汶口遗址的发掘而得名。其实早在1952年,滕县岗上村就发现了大汶口文化的彩陶片,由于当时认识所限,曾将这类遗存视为了仰韶文化遗物。迄今为止,枣庄市境内已发现大汶口文化遗址50余处,经过科学发掘的遗址
近10处。通过发掘,发现了一批房址、墓葬、灰坑、窖穴、水井等,出土文物数千件。枣庄市是大汶口文化分布最密集地区之一,在大汶口文化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地位。
大汶口文化分布状况和典型遗址
大汶口文化的分布已经遍及整个山东地区,并波及苏北、皖北、豫东地区,影响至环渤海地区。主要分布在以泰(山)沂(山)山系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大汶口文化的分布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由早到晚分布范围不断扩大,而且遗址的数量和规模也是逐渐递增。早期的遗存主要分布于泰沂山系以南的汶、泗流域及苏北地区。中期的范围扩展至泰沂山系以北的潍、淄河流域。到了晚期其分布范围涵盖了山东全省并到达与山东省相邻的苏北、豫东、皖北地区。
枣庄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区,属于黄淮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还有山间谷地、山前冲积平原和濒湖湿地分布。地表水系发达,土壤水分较多,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古代人类采集、渔猎,从事农耕的良好地区。这里是东夷文化的重心,是远古氏族部落的重要活动区和密集分布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星罗棋布。大汶口文化遗址在枣庄市的5区1市均有发现,主要分布在薛河中下游地区,其次分布于运河北岸的峄城区和台儿庄区。
典型遗址可分为岗上遗址、建新遗址、西公桥遗址、红土埠遗址、沙沟五村遗址等。
岗上遗址,位于滕州东沙河镇岗上村500米处一片隆起的高地上,1956年6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1961年夏,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只有40平方米,在???此小的范围内共清理大汶口文化埋葬8座,东周灰坑1个,出土遗物百余件。其中有1件人面纹玉饰制作精致,引人注目。这件玉饰高3厘米,宽3.6厘米,正面略突,呈长方形,阴线刻出人面轮廓及眼鼻口,背面凸起一脊,脊上有穿孔。这件人面玉饰,应是当时人们佩戴在身上的面具。岗上遗址的发掘,使学术界对新石器时代各类遗存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其后大汶口文化的确立产生了重要作用。
建新遗址,位于山亭区西集镇建新村北侧一片高出周围约1.5米左右的平坦台地上,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1992年、1993年和2006年对该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三次发掘共揭露面积3000多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的房址28座,墓葬105座,灰坑280多个,陶窑2座,水井1口,出土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等各类遗物1000余件。
西公桥遗址,位于滕州市官桥镇西公桥村西南约300米处,是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遗址坐落在薛河故道与小魏河交汇处的台地上,面积约50000平方米。1998年10~12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共清理大汶口文化时期的房址4座,墓葬48座,灰坑193个,沟1条,基槽4条。出土陶、石、骨、角、蚌等各类器物近千件。西公桥遗址发掘所取得的收获,对于深入研究鲁南地区大汶口文化的面貌特征、聚落形态、埋葬制度等提供了一批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红土埠遗址,位于峄城区阴平镇上刘庄村南200米处,面积约25000平方米。遗址的耕土层下含有大量烧制陶器遗留下来的红烧士,当地群众故取名为“红土埠”。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厚,包含有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乃至汉代遗物,其中大汶口文化内涵最为丰富。该遗址虽未经过正式发掘,但可从地面或断崖上采集到许多古代遗物。从遗址采集到的属于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主要有釜形鼎、罐形鼎、钵形鼎、觚形杯、钵、纺轮、网坠等,还采集到一些石器、骨器和玉器等。
沙沟五村遗址,位于薛城区沙沟镇驻地东北约300米处,沙沟河从遗址中部由东向西穿过,将遗址分为南北两部分。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该遗址文化堆积内涵丰富,包含着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及周代几个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地层表面散存着大量的古代陶片,可采集到许多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石器标本。从已暴露的墓葬出土玉佩饰、石镞及残破的陶鬻、陶鼎等,根据出土随葬器物的器形特征判断,墓葬应为大汶口文化时期。该遗址是鲁南地区一处较为重要的大汶口文化遗址。
考古发掘的遗址和氏族墓葬
枣庄市发现的50多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经过科学发掘的有滕州市的岗上遗址、西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