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社活动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话剧社活动设计

话剧社活动设想 第一章 话剧之印象 活动目标: 1、了解话剧的基本概念和中国话剧的发展史。 2、感受话剧的艺术特点 (一)理论篇 1、什么是话剧? 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其特点是与在舞台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的需要和适应的。 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舞台性 对话性 直观性 综合性 2、话剧与音乐剧、歌剧、舞剧、戏曲之间的关系。 戏剧,可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1)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等。    a.话剧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例如:《陈毅市长(选场)》《三块钱国币》等。    b.歌剧是一种声乐和器乐综合而成的戏剧形式。如《白毛女》。歌剧可以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也可三者兼有。    c.舞剧是把舞蹈、音乐和戏剧结合在一起的戏剧艺术。剧情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靠演员的舞蹈动作和音乐语言来表现。    d.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及近代、现代的京剧和各种地方戏(越剧、吕剧、川剧、黄梅戏、河北梆子、豫剧、山东茂腔、粤剧等)。    (2)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戏剧、悲剧和正剧。所谓正剧,就是能反映悲喜等思想感情的复杂变化的戏剧。 3、中国话剧的发展 中国话剧诞生于1907年,至今已走过百年风雨历程。《雷雨》、《茶馆》、《蔡文姬》等经典名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戏剧人。以林兆华、徐晓钟为代表的话剧导演在继承焦菊隐先生“话剧民族化 中国话剧—剧照”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将戏曲美学融入话剧创作,实现了百年话剧与传统戏曲的诗化“联姻”。 100年前,它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很快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100年间,小小舞台演绎离合悲欢、善恶忠奸、苦乐酸甜,见证斗转星移、风云变幻、沧海桑田;100年后,艺术奇葩老树根深,时见新枝吐嫩芽,常闻幼蕾发芬芳…… 舞台,打开一扇时代的窗。从留下的老照片来看,100年前,青年李叔同反串的茶花女依然惊艳。无怪当时的日本戏剧评论家说:“中国的演员,在乐座上演《茶花女》一剧,实在非常好……尤其李君的优美婉丽,绝非本国演员所能比拟。”   那正是1907年2月,中国留日学生李叔同发起组织的学生艺术团体“春柳社”在东京演出了《茶花女》片段。同年夏天,另一个演出团体“春阳社”在上海成立,在国内舞台演出《黑奴吁天录》。    这一年,在国内观众惊觉“戏剧原来还有这样一种演法”时,中国话剧史翻开了第一页。    话剧舶来之初,正是清王朝日薄西山、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之时,也恰逢正在兴起的学生演剧活动。于是,戏剧与时事结合,一时成为最好的爱国宣传。新文化运动兴起后,进步人士更强调以“新剧”来开启民智、改造社会、反抗封建、抵御外侮。很快,一批有影响力和战斗力的剧目如《波兰亡国惨》《民国魂》《谁之罪》等在舞台上出现了。    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天野说,中国话剧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和中国历史发展同步。    翻开百年话剧篇章,历史风云尽收眼底。在新中国成立前近半个世纪,中国话剧始终致力观照现实、唤醒现实、改造现实,“普罗列塔利亚(无产阶级)戏剧”“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抗日救亡演剧队”“建设反法西斯的自由民主的文化”等相继登上历史舞台。    时事新戏的这种革命性作用,得到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的赞扬。他认为“戏园者,实普天下之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之大教师也。” 回望百年,不难发现,诞生于乱世的中国戏剧文学奠基之作,如田汉“写实的社会剧”,郭沫若“鉴时的历史剧”等,无不带着对现实之弊的强烈批判性和战斗性。   正如文化部艺术司司长于平所说,话剧在中国诞生后,一直与“普罗”大众同行,一直与救亡运动同行,一直与自由民主同行。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日伪文化专制下,一些民间话剧团体依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继续顽强活动。《屠户》《塞上烽火》《夜深沉》《生命线》等话剧陆续上演,成为和法西斯斗争的有力武器。    解放战争之初,中国共产党抽调大批革命文艺工作者远赴东北。他们边演出文艺节目,边做群众工作。《夜未央》《血债》《秋海棠》《气壮山河》等话剧在民众中产生强烈反响。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话剧艺术发展别开生面。这期间,老舍的《龙须沟》《茶馆》,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或以贴切的平民视角,或用深邃的历史目光,襄助中国话剧跃上自曹禺的《雷雨》《日出》,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屈原》等之后的又一座高峰。近几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过程中,也涌现出《父亲》《万家灯火》《凌河影人》《生死场》《立秋》《商鞅》《沧海争流》等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证明,中国话剧艺术历经百年沧桑,依然朝气勃发。”于平说。 (二)实践篇 通过各类视频,理解话剧的艺术特点。 1、歌剧(音乐剧) 2、戏曲《六月雪》 3、舞剧《睡美人》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